飞龙使 作品

三百二十三章 改革(2)(第2页)

只是需注意,此仅为权宜之策,实施过程中务须谨慎把握尺度,万不可失却信誉。”

听着李振的逐字分析,李倚紧闭双眼,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虽然他并没有开口说话,但那频繁的点头动作已经充分表明了他对李振观点的认可。

李振见状,继续说道:“州县官吏之问题,大王既言及“考课升黜报于王府”,此诚为甚善之政策。然今人心初定,未宜行大规模之撤换,恐致不必要之动荡与猜疑。

然我等实需立一套明晰、务实之考课标准,如税赋征收、户口增长、治安状况、农桑水利等。

可遣王府之“观察使”或“采访使”定期巡视各地,核实此等方面之实际成效。对于那些平庸无能、阳奉阴违之官员,当逐步汰换;而对于那些才能出众、积极支持新政之官员,则宜破格提拔。”

李振略作停顿,接着道:“此外,王府可设“幕府”,广揽贤才,不论其出身如何,皆可授参军事、推官等职。

如此,一则可储人才,二则可随时将此等人才外放填补实际空缺,此乃为地方注入“新”血之良途。

至于律令格式,自当遵循朝廷之制度。只是凤翔地区新经战乱,情形或较特殊。故王府可据实际,酌情向朝廷上奏,请求针对某些事务颁布临时之“教令”,以适应当地之急切需求。

譬如,对于流民之安置问题以及战后土地纠纷等事务,可通过颁布临时“教令”以行有效之管理与解决。此处之关键,在于无论遵循旧有之法律抑或颁布新之“教令”,于执行过程中皆须保公正与高效。

同时,王府需有监督与纠察之权,以防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确保民众对此等措施之信服。”

李倚缓缓睁开双眼,他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与李振的分析节奏相互呼应,他的眼中闪烁着锐利而务实的光芒。

“兴绪所言,深谋远虑,每一句话皆直击要害啊。”

他对李振的剖析深表认同,并继而说道:“然而,阻碍并非仅仅在于表面之艰难,更在于经年累月所积聚之弊病、官员之懈怠以及执行过程中诸般细微之处。至此,我已然明了。”

李倚沉思片刻,继续说道:“关于统一操练府兵之事,我等当重质而非量。同时,田亩之核查亦须精准详实,以确保府兵能切实获其应得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