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茶脉印心
寒露的霜还没化净,茶阿梨的镰刀已勾住稻茬。道夫捆扎的谷个子垛在光绪茶契碑旁,草绳勒处渗出股松脂香——雷劈木的树脂凝在绳结里,金红透亮地裹着几粒茶籽。碑脚新落的霜花叠成“脊”字凹痕,阿梨哈着白气去拭,腕间银镯的归珍纹磕在青石上,脆响惊飞了啄谷的麻雀。
程家老宅的瓦当残片在祠堂供桌排成行。道夫爷爷的枣木拐点着瓦当心:“‘茶’字缺角的,是光绪年大火烧的。”拐尖忽戳向阿梨银镯,“归珍纹里藏的半片瓦,正补这缺口。”镯身映着天窗光,莲花蒂上的金丝游出纹路,在桌面拼出瓦当“茶”字最后一笔。赵经理的公文包“哐当”坠地,合同纸散出东京茶研所的笺香。
新学堂糊窗纸叫霜风撕了口子。阿梨用米汤粘补光绪茶契拓本,浆糊抹在“永禁改种”的洇墨处。道夫削的竹篾突然劈裂,篾尖挑破契纸,正扎穿“程守林”的“林”字。破洞处忽透来红光——道夫肩胛的月牙疤隔着布褂发烫,疤缘新生的嫩肉突突跳动,如茶苗破土。
晒谷场东头堆起新谷壳。王金宝娘扒拉着灰嚷:“补贴款买的新打谷机,吃谷不吐皮!”铁皮滚筒碾着茶籽壳,靛蓝碎末混进谷灰里。道夫铲灰肥田时,锹头“当”地撞出釉面陶片——婆婆的粗陶罐底嵌在冻土中,罐内半截红头绳早化作靛青菌丝,缠着几颗赤红籽粒。
霜月夜祠堂守更。阿梨纳鞋底的麻绳忽绷断,针尖扎进虎口旧疤。血珠滚入光绪匾额“忠”字缺角时,梁上“咯啦”坠下个靛蓝布囊。道夫展囊倒出《丙辰茶事录》残页,焦黄纸面粘着片干茶芽,叶脉金纹正对月牙疤形状。少年指腹抚过叶脉,肩胛红光骤亮,残页空白处浮出墨字:“守林携东瀛茶穗归,雷劈木南三丈埋之。”
晨雾漫溪时,阿梨漂洗染血的靛布。棒槌砸在归珍纹银镯上,声波震得水面浮出漩涡。道夫赤脚踩进寒溪,砂石间忽现半枚翡翠耳钩——程老夫人遗落的耳坠尖,钩弯处刻着“大正三年制”。少女腕间银镯嗡嗡震响,镯身莲花蒂张开细缝,将耳钩吞入纹路。归珍纹的金丝忽游向蒂心,缠成“还”字雏形。
省城非遗考察队开进晒谷场那日,道夫嫁接的茶穗垂了头。赵经理的新皮鞋碾过茶苗根:“东京茶研所赠苗,专种保护区!”塑料盆里瘦伶伶的茶苗,根须裹着化学凝胶。阿梨怀里的粗陶罐突然发烫,罐底红籽粒“噼啪”爆响,靛蓝菌丝窜出罐口,蛇般缠住东瀛茶苗。胶质根须遇菌即枯,苗叶萎成团灰絮。
暴雨前闷雷滚过山梁。道夫抢护茶契碑,草帘压住碑顶“脊”字。阿梨的蓑衣盖住碑座,银镯磕在“梁”字凹痕里。程家老宅方向忽来凄啸,旋风卷着瓦当残片扑向石碑——缺角的“茶”字瓦当正嵌进碑额,严丝合缝。暴雨倾盆而下,水流冲开碑座冻土,七十二颗赤红茶籽在泥浆里浮沉如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