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深海回音
白砚的激光测距仪在玄武岩表面划出淡红色光斑,数据突然跳闪三次——裂缝宽度比三小时前扩张了0.618毫米。他摘下防护手套触碰岩壁,指腹传来类似皮肤弹性的微妙触感。"板块应力场模型显示裂缝该往东南偏转,"他调出平板电脑里的《西太平洋地质动力学图谱》,"但它正以87度角垂直上切,这相当于香蕉皮切开钢化玻璃。" 生物学家林霁的深海摄像机微微颤动。成群的管足虫突然放弃热泉口,集体转向裂缝深处蠕动。"它们的运动轨迹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她将实时影像导入行为分析软件,"这些无脊椎动物在模仿人类步态。"显微镜下,虫体表皮的共生菌正在分泌含铁血黄素结晶,与人类血红蛋白的分子构型误差仅0.17%。
声学工程师顾沉摘下耳麦,金属支架上凝结着细密盐晶。"水听器捕捉到17赫兹次声波,振幅变化与我们的呼吸频率完全同步。"他调出二战潜艇的声呐档案,波形图在屏幕上裂解重组,"这不是自然声源,每个脉冲都嵌着灰鲸号最后的摩尔斯电码。"
机械师陆遥的焊枪突然爆出蓝色电弧,修补中的耐压壳焊缝渗出黑色粘液。质谱仪显示液体含有C8h10n4o2成分——与他们今早在母舰喝过的咖啡因代谢产物完全一致。"物质在逆向重构人体生化反应,"他擦拭额头的冷汗,"裂缝深处有东西在学习人类。"
当下潜至米时,探照灯光束突然被某种物质折射成棱镜光谱。白砚调整焦距的手停在半空——裂缝边缘的玄武岩正在玻璃化,纳米级晶体排列出人类视网膜的视锥细胞结构。"这是地质版的恐怖谷效应,"他声音发紧,"岩石在用光学陷阱窥视我们。"
林霁的呼吸骤然急促。管足虫群突然在岩壁上拼出西夏文"渊"字,每个笔画都由发荧光的古菌群落构成。当她用采样钳触碰时,虫体表皮的共生菌突然喷射出含dnA片段的粘液,基因测序仪显示这些序列与人类基因组存在17%重叠。
"启动紧急上浮程序!"陆遥的手刚触到红色按钮,深潜器突然被某种力量拽向裂缝。舷窗外闪过银白色反光,声呐图显示有长达60米的阴影正贴着海沟移动。顾沉的耳麦突然炸响尖锐噪音,降噪系统失效的瞬间,所有人都听见了1945年灰鲸号船员的临终惨叫。
母舰指挥室的监控屏幕雪花闪动,最后传回的数据包令海洋学家们陷入死寂——四人的脑电波频率在0.618秒内与深海管虫的β波震荡完全同步。当救援队找到空舱时,操作台上留着用咖啡渍绘制的三星堆纵目面具,眼角凝结着管足虫血液特有的铜蛋白结晶。
白砚的激光测距仪在岩壁上投下颤抖的光斑。裂缝边缘的玄武岩表面,细密的结晶纹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像一片逆向冻结的冰花。"扩张速率每小时3.7毫米,"他的喉结动了动,"相当于地幔柱活动的十七倍。"平板电脑自动调出《西太平洋热液活动模型》,所有预测曲线都在实时数据前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