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凌 作品

第26章 深海回音(第2页)

林霁的深海摄像机突然失焦,管足虫群集体仰起头部,露出腹部荧光色的吸盘。"它们在模仿人类的面部特征,"她的指尖划过触控屏,将虫体放大到细胞层级,"共生菌分泌的神经递质含有5-羟色胺成分——这本该是哺乳动物独有的。"显微镜载物台发出轻微的咔嗒声,一滴海水样本突然在防弹玻璃下蒸腾成气态,凝结成二战时期潜艇兵档案里的指纹图案。

顾沉的耳机里持续传来17赫兹的嗡鸣,声纹图谱在屏幕上扭曲成同心圆。"次声波在舱内形成了驻波,"他调出《流体力学共振模型》,"我们的颅腔正在变成共鸣箱。"当他把手掌贴在舱壁上时,钛合金传来血管般的搏动感,频率与三天前在母舰体检时的心电图完全一致。

陆遥的焊枪突然熄灭,裂缝渗出带着咖啡香气的黑色粘液。他取下防护面罩嗅了嗅,后颈寒毛瞬间竖起——这是他们今早喝过的危地马拉咖啡特有的烟熏味。质谱仪显示液体含有C8h10n4o2分子结构,"咖啡因代谢产物怎么会出现在海底岩层?"他的声音卡在喉间,仿佛有东西在食道里生长。

当下潜深度突破米时,探照灯光突然被折射成七彩光谱。白砚的手套擦过观察窗,某种粘稠物质正在外层玻璃上爬行。"折射率1.618,"他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黄金分割比例。"地质锤轻轻敲击舱壁,传回的声波频率自动转换成摩尔斯电码,拼出1945年灰鲸号最后的遇险坐标。

林霁的呼吸骤然停滞。管足虫群在岩壁上组成巨大的西夏文"渊"字,每个笔画都在分泌含dnA片段的荧光粘液。基因测序仪发出刺耳警报,17%的碱基序列与人类基因组完全吻合。"这不是模仿,"她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是基因层面的污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启动紧急上浮!"陆遥的手刚触到红色按钮,整艘深潜器突然被某种力量拽向裂缝。舱内照明系统频闪间,所有人看到舷窗外掠过银白色反光,声呐图显示有长达60米的阴影正同步他们的移动轨迹。顾沉的降噪耳机突然失效,1945年的士兵惨叫混着金属扭曲的呻吟灌入耳膜。 母舰指挥室的监控屏幕炸开雪花点,最后传回的数据包让首席海洋学家跌坐在转椅上——四人的脑电波频率在0.618秒内完成重组,与深海管虫的β波震荡曲线严丝合缝。当救援队打捞上空舱时,操作

白砚的激光笔在舱顶投射出颤抖的红色光斑。裂缝边缘的玄武岩正分泌出黑色粘液,质谱仪显示含有高浓度硅酸盐与人体皮脂成分。"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地质活动模型,"他调出《海洋地质学》最新论文,"除非…"话音未落,平板电脑突然弹出1945年灰鲸号的建造图纸,铆钉位置与当前裂缝扩张轨迹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