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正常交易(第2页)

“请大家让一下,先让老人登记,她是咱们院子的低保户。”

李国庆扶着聋老太太向前走去,城里没有五保户的概念,这属于农村的政策,城里称为低保户。

排队的人看到老太太年迈体弱,急忙让开位置,让她先走。

"老太太,您的户籍本带了吗?"

"带着呢。"

老太太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工作人员,很快就被核定为每月十四斤面粉票。

现在的核算标准并非固定比例,大致为未来定量的五成左右。

由于面粉票最小单位是四斤,所以被限制住了,否则老太太还能再多拿一斤白面。

将来有了粮本后,就可以更精确地计算了。

"老太太,这是面粉票,请收好。"

工作人员态度十分恭敬,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面上绝不能失礼。

"好的,好的!"

老太太紧紧攥住白面票,却没有立刻收起。

李国庆趁机将自己的户籍本递过去:"我们家三口人,我和我妻子都在工厂上班,领票。

我儿子刚满月。"

"嗯,李关响,这个名字取得不错。

新生婴儿每月四斤面粉票,随着年龄增长,分量也会增加。"

"明白了。"

李国庆接过面粉票,这张小纸片转手至少能卖八毛钱。

"老太太,我扶您上车休息。"

他将老太太送上三轮车,稍后让何大清帮忙送回家,自己也能搭个顺风车。

院子里的大妈们仍在耐心排队,不过前面办理速度很快,大概只需等待半小时。

"大孙子,奶奶给你四斤票,剩下的十斤给翠云。"

聋老太太突然拿出一张票递过来。

李国庆愣了愣,笑着摆手:“太太,我不缺粮票,您留着自己用吧!”

聋老太太显得十分精明,平日买粮票都要讨价还价,如今主动送票,反而让人觉得奇怪。

“我们家五口人,岳母那边没有粮票呢。”

“我家粮食够吃,要不您帮我存着,等哪天缺粮了再找我要。”李国庆打趣道,不愿接受这份恩惠,担心成了负担。

……

“那我就帮你存着,别人不给。”聋老太太把票仔细收好,坐在三轮车上,看着排队的人群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国庆索性也上了车,他站久了会头晕,这次倒像是聪明地避开了麻烦。

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这小子居然跟老太太聊得挺好。”

“老太太的白面票真能保住吗?”

“不会吧,李国庆虽然不太靠谱,但从没坑过老太太。”

“我觉得不像,他对老太太一直不错,每次来都帮忙领票。”

话音刚落,几个大妈盯着他,难道到现在还不明白李国庆的用心?

其实他不是关心老太太,只是为了省去排队的麻烦。

何大清在后面排队,家里只有几个男人,弟弟不能来,只能由他这个户主负责。

徒弟贾东旭今天去厂里了,只剩李国庆,这让两人的差距拉大了不少。

贾张氏突然转过头,笑容满面地说:“老何,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不是,翠花,你也太贪心了吧!”

何大清想要避开,不想总是被她惦记,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经历了荷花、春花、仙桃三段寡妇情缘后,他对普通寡妇已看不上眼。

而且,当初他犹豫了三天最终还是退缩了,现在看到贾张氏还在等,便拒绝了她的提议。

“我是说白面谁都喜欢吃,但这和你没关系。”

贾张氏不死心,只要何大清还没成家,她就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