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正常交易(第3页)

等了一个多月后,她进了厂当了工人,希望老何能想明白。

李国庆没有急着离开,直到院子里的人都换到了面粉票,才一起回家。

至于轧钢厂发的双份面粉票,等有空时,明天就去一趟。

“东旭!”

忽然,他看到了自己的兄弟。

“李国庆,你怎么和老太太在一起?”

贾东旭刚从轧钢厂回来,一转身就看到人群里的李国庆。

“别愣着,过来扶老太太进去。”

李国庆喊来东旭兄弟,这样就不必只靠一个大妈帮忙了。

回到中院,暂时还不能走,陈大嫂拿出一条长板凳,大家坐下来聊天,聋老太太也没有回屋。

“东旭,你也一起吧。”

李国庆拦住他,如果不聊几句,东旭可能真的会回厂里。

“好!”

贾东旭迅速拿出一个小板凳,没和母亲坐一起,而是挨着李国庆坐下。

现在身份不同了,他很快就能成为工人。

“大伙儿说说,这白面票是怎么定的呀?我家解娣才四斤,小关响和棒梗都有四斤了。”

“听说明是按年龄或者‘五七三’的标准分的,具体也不太清楚。”

“李国庆,你是咱们院子里最聪明的,你知道怎么算的吗?”

大家的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了这个机灵鬼,毕竟他整天在外晃悠,肯定知道不少消息。

“面粉票是按定量来的!”李国庆干脆说了几句,“面粉票属于细粮,我们的主粮分了很多种定量标准。

根据这些定量,大概会有五成左右的面粉票,最低从四斤开始。

干重体力活的人定量更高,比如钢铁总公司炉前工,定量是六十斤,其中三十斤是白面,这是最高的了。

轧钢厂工人一般定量三十多斤,里面有十八斤白面票!

而像用脑的岗位定量就低一些,三大爷的白面票只有十四斤。

再就是两岁以下、三岁到六岁、六岁到九岁……孩子越大,定量越高。”

众人一听,有些人立刻明白了,琢磨了一会儿,又问了些问题才弄清楚。

李国庆却在想,等到三年困难时期,定量可能直接减半到二十斤,其中只有几斤白面,其他主要靠玉米面和红薯干代替。

成年人每天六两多粮食,也就是两个窝头和一把红薯干,还要干活,根本没力气,几乎看不到胖子。

跟现在劳改犯每天六两定量差不多。

“李国庆,你懂的好多啊,那我们拿面粉票,下个月是不是就能随时买白面了?”

孙二娘问道,她家孩子也多,特别想吃白面。

李国庆摇摇头说道:“下个月一号面粉供应充足,之后每月三号和二十四号也会有保障。”

“不过面粉的具体数量不好确定,比如手里有一百斤的票,但实际库存可能只有九十斤。”

“只要票还在,早晚都能买到,不用非要抢在最后。”

一位大妈问道:“有了面粉票,价格怎么样?还会被卖高价吗?”

“价格大概是每斤一毛八,比去年涨了一分,比某些地方便宜多了。”

“对了,姐妹们,如果有多余的面粉票可以匀给我一些。”

“我会用玉米面交换,这是邻里间的正常交易,不会有问题。”

这件事他已经仔细了解过,现在农户出售自家农产品并不违规,只要不超过规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