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泽你选的吗 作品

第76章 姜子牙颁布推恩令

于是,姜子牙便随着帝辛一同返回了朝歌城。因其才华出众、见识非凡,帝辛龙颜大悦,当即册封姜子牙为大夫,委以重任。

一日,帝辛于朝堂之上突然想起姜子牙与盘锐的交集,心中不禁充满好奇,遂开口询问姜子牙:“爱卿,朕听闻你与那盘锐相识,不知你二人是如何结识的?”

姜子牙闻此,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地开始讲述:“陛下,臣与盘锐的相识,实属机缘巧合。臣与他交谈甚欢,方知他有着非凡的智慧和一颗正直淳朴之心。在后续的日子里,臣与他多次相遇,或探讨世间万象,或交流人生感悟,久而久之,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帝辛听着姜子牙的讲述,时而微微点头,似乎若有所思,对姜子牙与盘锐的相识过程也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帝辛目光炯炯,凝视着姜子牙,饶有兴致地问道:“先生既与盘锐仙长相熟,可曾有幸拜读过仙长的着作?”姜子牙闻言,不禁一怔,脸上满是疑惑之色,心中暗忖:“我与那盘锐相处之时,怎从未听闻他有什么着作?”但见帝辛目光殷切,便拱手如实答道:“陛下,臣实不知那道友还有着作存世。”

帝辛嘴角上扬,微微点头,神色中透露出几分自豪与赞赏,缓缓说道:“爱卿有所不知,那仙长的着述,实乃治国安邦的不世经典,其中所蕴含之智慧谋略、理政之法,若能悉心研习推行,必能使我大商国力昌盛,雄踞天下!”说罢,帝辛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仿佛已看到大商在盘锐仙长着作的指引下走向辉煌的景象。

姜子牙心中暗忖,面露惊愕之色:“真是未曾料到,那盘锐道友竟着有作品,这可得找机会好好瞧瞧。”

思索罢,姜子牙朝着帝辛拱手,坦言道:“大王,贫道着实未曾涉猎。”

帝辛听后,缓缓摇头,目光中满是遗憾,继而劝说道:“子牙,盘锐仙长之作,蕴含非凡智慧,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安邦,皆有精妙之理。你若能研读一番,定能受益匪浅,收获诸多独到见解。其文辞精妙、内涵深刻,还望你切莫错失这等学习良机。”

话说姜子牙在朝歌城当官的消息不胫而走,传至马氏耳中。马氏听闻后,欣喜若狂,逢人便炫耀自己的丈夫如何了得,言语间尽是得意之色,仿佛在说自己当初慧眼识珠,早早便相中了姜子牙这颗“潜力股”。

待姜子牙回到家中,马氏立刻收敛了平日的泼辣,强装出一副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模样,轻声细语道:“老爷,您可算回来了,此番出门在外,想必极为辛劳,累着了吧?”姜子牙见状,先是一愣,随即像是见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一般,瞪大了眼睛,高声呵斥道:“呔!何方妖孽,竟敢附于我妻子之身,还不速速现形!”马氏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那伪装的温柔瞬间烟消云散,双手叉腰,怒目圆睁地吼道:“好你个姜子牙!老娘这般对你,你竟说我被妖魔鬼怪上身了?哼,看来今日是对你太过客气了!”姜子牙见状,心中却暗自松了一口气,暗道:“如此这般性情火爆、毫不做作,这才是我熟悉的那个妻子啊。”这般情景,从二人的表情变化到言语冲突,细节之处尽显夫妻间独特的相处模式,从姜子牙的惊愕到马氏的愤怒,多角度地展现了这一场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着诙谐色彩的家庭小风波。

晨曦初露,姜子牙便匆匆进宫,向帝辛恭敬地告假一天。帝辛见他神色急切,心中虽有疑惑,但念及姜子牙平日的勤勉,便准了他的请求。

得了准假的姜子牙,马不停蹄地直奔盘锐所在的道观。那道观隐匿于青山翠影之间,四周云雾缭绕,清幽静谧。姜子牙踏入道观,只见观内静谧祥和,弟子们往来穿梭,各司其职。

此时,盘锐正手持钓竿,静坐在观前的溪边,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垂钓之趣。他远远瞧见姜子牙匆匆赶来,心中暗忖自己的清闲时光恐要被扰,眼珠一转,便向一旁的申公豹使了个眼色。申公豹心领神会,立刻迎上前去,脸上挂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对姜子牙说道:“姜道长,我家师父正忙于修炼,不便见客,特命我引您去书房等候。”

姜子牙虽心有疑虑,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跟随申公豹前往书房。一路上,他仔细观察着道观的布局,只见庭院中花草繁茂,布置精巧,墙壁上绘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符文图案,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深厚的道家底蕴。

进入书房,姜子牙环顾四周,只见屋内摆满了各类书籍、卷轴,案几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一旁的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散发着淡淡的檀香气息。申公豹简单寒暄了几句后,便借口有事离开了,留下姜子牙一人在书房中。

姜子牙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始在书房中踱步,目光在那些书籍上扫过,心中对盘锐的着作愈发好奇,同时也在思索着今日盘锐此举的深意。他心想:“这盘锐道友究竟在搞什么名堂?为何如此不愿见我?难道他的着作中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时间缓缓流逝,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姜子牙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但又不想空手而归,于是决定自行寻找盘锐的着作。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书架上的书籍,逐本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有的书籍纸张泛黄,字迹模糊,显然年代久远;有的则崭新如初,墨香犹存。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没有署名的古朴册子。册子的封面有些破旧,微微泛黄,但隐约能感觉到它的不凡。姜子牙轻轻拿起册子,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和奇怪的图案,似乎是一种古老的道家密文。他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本册子或许就是盘锐的着作,于是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姜子牙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这册子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治国理政、修身养性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见解独到,观点新颖,与他以往所学所悟大不相同。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点头称赞,完全沉浸在了这奇妙的知识海洋中,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和周围的一切。

姜子牙踏入盘锐的书房,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只见一排排高大的书架矗立其中,直抵屋顶,足有九层之高。每层书架上都摆满了竹板书,这些竹板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排列着,散发着淡淡的竹香与墨香交织的气息。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这书房之下,还隐藏着同样规模的九层空间。那里也摆满了书籍,与地上的有所不同,皆是一本本装订成册的书籍。这些书籍被妥善地安置在特制的书架上,每一本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智慧和秘密。但要进入地下九层,非得有盘锐的手令不可,这是一道严格的禁制,守护着那些珍贵的典籍。

帝辛与姜子牙以往前来观书时,通常都在第一层活动。这一层的书籍大多是关于民生的论着,从如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到发展商业、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等方面应有尽有。书中对于各种民生问题的探讨极为细致入微,不仅列举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实际案例,还从不同的阶层、地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阐述,无论是地方官吏还是朝堂重臣,都能从中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和启发,从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出谋划策。

姜子牙心怀好奇,拾级而上,步入书房二层。刚一落脚,一卷竹板书便映入眼帘,其名曰《如何打压诸侯国》。他心下一动,暗忖这会是怎样的奇书,遂轻轻拿起,缓缓展开。

细细研读,方知这竟是盘锐所着的类似“推恩令”之策,只是换了个名目。书中言辞犀利,观点独到,其中一句“若想帝国强大,必须削弱各个诸侯国的力量,等诸侯国削弱过后,就可以发兵进行统一了”,让姜子牙心中一震。他不禁微微点头,暗自赞叹:“未曾想这位道友竟有如此深谋远虑,这般计策,角度新颖全面,细节处尽显其智慧,若真能施行,确有奇效。”

念及此处,姜子牙愈发专注地沉浸于书中内容,只见书中对于诸侯国的现状剖析入微,从兵力部署、经济来源,到内部势力分布、各诸侯之间的微妙关系等,皆有详尽阐述。所提策略也充分考虑到各方可能的反应与应对之法,无论是怀柔分化,还是利用矛盾制衡,种种手段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看得姜子牙连连称是,对盘锐的才学又高看了几分,同时也陷入了对这些策略在当下局势中可行性的深深思索之中。

申公豹蹑手蹑脚地跟在姜子牙身后进了书房,待姜子牙专注于书架上的书籍时,他侧身闪进了一条隐蔽的通道,七拐八绕之后来到了地下三层。

这里静谧昏暗,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四周弥漫着陈旧的气息。高大的书架沿着墙壁排列,上面摆满了各类古籍,只是由于长久无人问津,每一本书都被厚厚的灰尘所覆盖,像是一层岁月的纱幔,将这些书籍的秘密深深掩埋。

申公豹皱了皱鼻子,从一旁的角落里找出一支鸡毛掸子,开始小心翼翼地清扫着书架上的灰尘。随着他轻柔的动作,灰尘如轻烟般缓缓飘散,一本本书籍的封面逐渐清晰起来。他的目光在这些书籍上扫视着,突然,一本名为《如何玩转双面间谍》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

申公豹轻轻拿起这本书,吹去封面上残留的灰尘,手指轻轻摩挲着略显粗糙的书页,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他缓缓翻开书,只见里面的内容详细而精妙,从如何精准物色潜在的双面间谍人选,依据其性格、背景和动机进行巧妙的策反和布局;到怎样巧妙地掌控间谍在对立双方之间的活动,通过巧妙的信息传递和误导,让敌人陷入混乱和错误的决策;甚至细致到如何建立安全可靠的联络渠道,以及在遭遇危机和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方法等,各个方面都阐述得条理清晰、全面深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细节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深谋远虑和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