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430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3)

天启十八年(1638年)七月初,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多铎率领着重新整编完毕的113师以及两个团的蒙古骑兵,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阿克苏,沿着塔里木河浩浩荡荡地朝着喀什噶尔挺进。 或许是因为济尔哈朗此前对叶尔羌汗国的各个部落秋毫无犯,又或许是各地部落误以为明军分兵之后兵力变得薄弱不堪,总之,多铎的这一路南下可谓是困难重重,天天都要遭受来自各个地方部落的袭击和骚扰。

面对这些不断的袭扰,多铎怒不可遏,但他并未被这些小股敌人所牵制,而是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如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占了克力宾、巴尔楚克等地,并拿下了沿途的六个部落。

在占领这些部落之后,多铎将部落中的所有老幼不管男女都集中到了塔里木河河畔。这些无辜的人们惊恐地望着眼前的明军,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

然而,多铎却毫不留情,他当着河对岸各部落游骑兵们的面,残忍地将这上万名老幼全部处死在河边。一时间,河边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不仅如此,多铎还下令将这些人的头颅堆积在一起,在河边搭建起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京观”。这座“京观”仿佛是对叶尔羌人的一种警告,也是多铎残暴行径的见证。

这一举动虽然彻底激怒了一部分叶尔羌人,让他们对多铎和明军充满了仇恨。但同时,也让一些胆小怕事的人被深深地震慑住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到八月底,多铎率领他的部队终于抵达了喀什噶尔(喀什)。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漫长的行军作战中,他们竟然没有再遇到任何游骑兵的袭击和骚扰。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沿途各部落根本不敢有丝毫抵抗的情况,在多铎还未到来时,要么早早向其投降,要么避其锋芒,逃得远远的。

与此同时,满桂所率领的军队早在七月底就已经抵达了和田地区。然而,让满桂诧异的是,原本应该抵达此地与他会合的两个西藏师,却迟迟不见踪影。面对这种情况,满桂感到十分无奈,他知道,定然是路途中出现了偏差,使得两万大军无法准时抵达。最终,他没有继续等待下去,而是率领麾下的数千名骑兵朝着叶尔羌汗国的都城——叶尔羌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