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45章 莫叹沙场征战苦,更防朝内有豺狼(第3页)

李谟站起身,踢了踢他的脸:"那就别怪我了。" 他对狱卒使个眼色,"好好 ' 伺候 ' 石指挥,明天我要看到供词。"

宣府卫。谢渊看着从黑松林逃回来的两个京营士兵,他们衣衫褴褛,身上带着箭伤,眼神里满是恐惧。

"你们确定,看到有汉人给北元指路?" 谢渊追问。

士兵点头:"是的大人,那人穿着绸缎袍子,跟北元首领说了几句话,还指了指我们的行军路线... 我们躲在树后面,看得真真的。"

谢渊的手指在桌上画着黑松林的地形,汉人、绸缎袍子、提前知道路线... 这些线索像珠子,串起来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朝中有人与北元勾结。

"王百户," 谢渊对王瑾说,"你能查到最近有哪个京官或商人去过阳和口吗?"

王瑾面露难色:"谢大人,镇刑司封锁了所有关卡的记录,说 ' 军情期间,不得泄露 '。我试着查过,玄夜卫的档案里,这半个月阳和口的通关记录全被撕了。"

谢渊沉默良久,起身走到地图前:"他们越想掩盖,越说明有鬼。你去查石彪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他和镇刑司、兵部的往来。我亲自去黑松林,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瑾拉住他:"谢大人,太危险了!李德全他们要是知道您在查,肯定会对您下手的。" "我要是怕,就不会来边镇了。"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王百户,你是想做个只会盖章的玄夜卫,还是想做个能对得起这身衣服的人?"

黑松林。谢渊带着十名亲卫,伪装成商人,潜入峡谷。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地上散落着断裂的兵器、腐烂的尸体,乌鸦在枝头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大人,你看这个!" 一名亲卫捡起一块玉佩,上面刻着 "镇刑司" 三个字,边缘有明显的磕碰痕迹。

谢渊接过玉佩,指腹摩挲着上面的字。这是镇刑司缇骑的佩饰,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给北元指路的,就是镇刑司的人?

他们继续往里走,在一处山泉边发现了几堆篝火的灰烬,里面混着绸缎的碎片 —— 和士兵说的 "绸缎袍子" 对上了。谢渊让人收好碎片,又在附近找到一个被踩扁的酒壶,壶底刻着一个 "李" 字。

"李..." 谢渊心里咯噔一下,李谟?还是其他姓李的缇骑?

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谢渊示意众人躲进灌木丛,只见一队北元骑兵经过,为首的手里拿着一面京营的军旗,上面还沾着血。

"首领说,汉人皇帝又要派兵来了,这次得再送份大礼。" 一个骑兵用生硬的汉话说。

"还是那个穿绸缎的汉人送消息吗?他要的茶叶准备好了吗?"

"早准备好了,说只要再打赢这一仗,就把大同卫的城门钥匙都给我们..."

马蹄声渐渐远去,谢渊从灌木丛里出来,脸色铁青。他终于明白,这不是简单的伏击,是一场里应外合的阴谋,而策划者,就在朝堂深处。

京城。谢渊将黑松林找到的证据 —— 缇骑玉佩、绸缎碎片、酒壶,连同士兵的证词,一并封入密函,快马送往通政司。他知道,这封密函很可能会被李德全拦截,所以同时让人抄了一份,送往玄夜卫指挥使府。

可三天后,石沉大海。通政司说 "未见此函",玄夜卫指挥使府说 "指挥使病重,不便接收"。谢渊明白,他们已经布好了局,就等他自投罗网。

果然,镇刑司缇骑来到宣府卫,说 "奉陛下旨意,谢渊涉嫌 ' 勾结北元,泄露军情 ',需回京受审"。

谢渊看着缇骑手里的逮捕令,上面盖着镇刑司和兵部的双印,却没有皇帝的朱批。他冷笑:"没有陛下的朱批,你们敢动我?"

缇骑队长上前一步:"谢大人,别逼我们动手。李德全公公说了,只要您乖乖跟我们走,还能留条全尸;要是反抗,就是 ' 畏罪潜逃 ',连您的家人都要受牵连。"

谢渊的亲卫拔刀相向,双方剑拔弩张。谢渊却抬手制止:"我跟你们走。但你们记住,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被带走时,宣府卫的士兵全站在街道两旁,默默看着他。有人想扔石头打缇骑,被谢渊用眼色制止。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乾清宫。萧桓看着李德全递上的 "谢渊通敌" 案卷宗,里面有 "北元骑兵供词黑松林找到的谢渊私章 与岳峰的密信",证据链完整,却处处透着刻意。

"这些证据,是真的?" 萧桓的声音有些发飘。他不信谢渊会通敌,可所有证据都指向他,连玄夜卫都 "证实" 了。

李德全点头:"陛下,谢渊在宣府卫培植势力,与岳峰结党,早就有不臣之心。这次京营覆没,就是他和北元勾结的铁证。"

徐靖附和:"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谢渊一除,边镇就能牢牢抓在陛下手里,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拥兵自重了。"

萧桓拿起那份 "谢渊与岳峰的密信",字迹模仿得很像,但他认出其中一个字的写法 —— 谢渊写字从不带钩,而信上的字却处处是钩。这是伪造的。

他突然想起谢渊当年在朝堂上说的话:"臣不怕死,怕的是忠奸不分,是非颠倒。"

"把卷宗留下," 萧桓疲惫地说,"朕再想想。"

李德全和徐文良对视一眼,躬身退下。殿内只剩下萧桓一人,他望着窗外的月光,第一次觉得这皇宫像个巨大的囚笼,而他这个皇帝,不过是里面最尊贵的囚徒。

片尾

谢渊被押回京城后,关在诏狱,受尽折磨却始终不认罪。石彪在狱中 "病逝",所有与京营覆没案相关的人,不是被调离,就是莫名死亡。黑松林的真相,像被风沙掩埋的尸体,渐渐无人问津。

三个月后,大同卫解围,岳峰派人送来了北元遗落的一面旗帜,上面绣着夜狼部的狼头 —— 而狼头的眼睛,是用汉人打造的铜钉镶嵌的,钉身上刻着 "京营制造" 四个字。岳峰把旗帜送给谢渊,附信说:"援军的血,不会白流。"

卷尾语

《大吴史?刑法志》评:"京营覆没一案,为德佑朝最大冤案。内有奸佞通敌,外有强寇环伺,而中枢惑于谗言,忠良见诬,军心动摇。幸岳峰死守大同,谢渊狱中不屈,方未酿成更大祸乱。然其案久拖未决,终成德佑朝一大污点。"

《明伦汇编?臣道考》载:"当是时,朝有李德全、徐文良之奸,边有北元之患,而谢渊、岳峰之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为功名,实为国祚。故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祯祥者,谢、岳之流也;妖孽者,李、徐之徒也。"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