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莫叹封章沉紫陌,民心终作汗青章(第3页)
"李德全," 萧桓突然开口,"你说,岳峰会不会真的... 像密报里说的那样,在等援兵?"
李德全心里一紧,忙道:"陛下,玄夜卫也说了,京营援兵遇伏,这是天意。岳峰守不住,也怪不得别人。再说,他... 他威望太高,留着也是隐患。"
萧桓没说话,他知道李德全在怕什么。三年前,他复位时,就是怕边将威望太高,才让镇刑司插手边事。可现在,看着密报上 "士卒煮甲" 四个字,他突然有些后悔。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喧哗声,一个苍老的声音喊道:"臣刘统,有急事求见陛下!关乎大同卫存亡!"
李德全脸色骤变:"大胆!深夜闯宫,不怕治罪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桓却抬起头:"让他进来。" 刘统被侍卫押着进来,头发散乱,衣袍上沾着泥土,但手里紧紧攥着一卷纸。他跪在地上,将纸高高举起:"陛下!这是大同卫指挥岳峰的血书!求陛下过目!"
李德全想上前抢夺,却被萧桓喝止:"拿来。"
萧桓接过血书,展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血字已经发黑,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刺得他眼睛生疼。"大同将破,臣死无憾,唯恨奸未除..." 尤其是看到 "臣父岳忠泰殉国" 时,他猛地想起那本旧档里的记载 —— 岳忠泰也是这样,城破前写了血书,骂的是 "粮草被截"。
"这血书... 是真的?" 萧桓的声音有些发颤。
"千真万确!" 刘统磕头道,"是岳峰亲卫周显冒死送来的,路上遭镇刑司缇骑追杀,九死一生!陛下,岳峰父子两代殉国,皆因奸佞作祟,求陛下明察!"
李德全忙道:"陛下!刘统这是诬陷!镇刑司怎么会追杀信使?定是这血书是伪造的,想栽赃陷害!"
"伪造?" 刘统冷笑,"李德全,你敢让周显来对质吗?他现在就在玄夜卫的保护下!岳峰在血书里说,镇刑司缇骑扣粮三月,兵部匿报军情,这些难道也是假的?"
萧桓看着血书上的血手印,想起岳峰父亲的旧档,心里的疑窦越来越深。他猛地将血书拍在案上:"李德全,传旨玄夜卫,立刻把周显带来!还有,把兵部这几个月的边报,全给朕拿来!"
玄夜卫大牢。周显见到了刘统,也见到了萧桓派来的人。他把大同卫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从李谟夺权,到京营援兵遇伏,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说,京营援兵的行军路线,只有兵部和镇刑司知道?" 玄夜卫指挥使问道。
"是!" 周显肯定地说,"岳指挥当时就说,这路线是兵部侍郎张敬定的,除了他和镇刑司的人,没人知道。结果北元的人就像等着一样,正好在阳和口设伏。"
指挥使点点头,又问:"李谟扣粮,有证据吗?"
"有!" 周显想起岳峰交给他的一本账册,"岳指挥让我藏了一本账册,记着缇骑私分粮饷的明细,还有张敬的手令,说 ' 可暂弃大同 '。只是... 突围时太匆忙,账册落在城里了。"
指挥使叹了口气:"没有账册,怕是难定他们的罪。李德全和徐文良在朝中势力太大,没有铁证,陛下也不好动他们。"
周显急道:"那血书还不够吗?岳指挥的血还不够吗?"
"够,也不够。" 指挥使看着他,"血书能让陛下心里有个数,但要扳倒他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你先在这儿住下,等风头过了,我送你去宣府卫,找谢渊大人。他正在查这件事,或许能帮上忙。"
乾清宫。萧桓拿着血书,一夜未眠。李德全和徐文良跪在地上,不停地辩解,说血书是伪造的,周显是谢渊的人,想借机扳倒他们。
"陛下,谢渊与岳峰交好,这血书定是他们串通一气伪造的!" 徐文良哭道,"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怎么会扣粮饷?怎么会泄露军情?"
李德全也道:"陛下,玄夜卫指挥使和谢渊是同年,他说的话也不可信。依奴才看,不如把周显交给镇刑司审问,定能查出真相。"
萧桓看着他们,突然觉得很累。他知道他们在撒谎,但他没有证据。血书虽然惨烈,但终究只是一面之词。他想起三年前复位时的情景,也是这样,石亨和徐有贞拿着 "太后懿旨",说那是真的,结果却是伪造的。
"够了。" 萧桓挥挥手,"这件事,先不查了。岳峰殉国,追赠都督同知,厚葬。周显... 送他去宣府卫,交给谢渊。"
李德全和徐文良暗暗松了口气,连忙叩首:"陛下圣明。"
萧桓却没看他们,他拿起血书,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血书的边角已经磨损,像一个即将破碎的梦。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也查不出真相了,但这血书,他会一直留着,提醒自己,那些在大同卫死去的士兵,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宣府卫,谢渊收到了周显带来的血书。他把血书放在案上,对着大同卫的方向,斟了一杯酒。
"岳兄," 谢渊举起酒杯,声音哽咽,"你的血书,我看到了。你的恨,我也记住了。你放心,那些奸佞,我一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周显站在旁边,眼泪掉了下来:"谢大人,陛下... 陛下好像不打算查了。"
"会查的。" 谢渊放下酒杯,目光坚定,"陛下现在不查,是因为没有证据。但我会找到证据的,镇刑司扣粮的账册,兵部泄露军情的书信,总会有蛛丝马迹。" 他看着血书上的 "奸未除" 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
窗外,月亮圆得像一面镜子,照着宣府卫的城楼,也照着千里之外的大同卫。那里的硝烟已经散去,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岳峰的血书,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这片土地上,等待着发芽的那一天。
片尾
谢渊在宣府卫查获镇刑司与兵部勾结的账册,连同岳峰的血书,一并呈给萧桓。萧桓震怒,下令彻查,李德全、徐文良等人终被革职查办,镇刑司干政的弊端得以整顿。大同卫重建时,人们在谯楼的砖缝里,发现了岳峰未写完的半封血书,上面只有两个字:"无悔"。
卷尾语
《大吴史?忠义传》评:"岳峰之死,重于泰山。非独以其死守孤城,更以其血书揭奸佞之罪,醒君王之昏。盖自泰昌至德佑,边镇将官多有殉国者,然以血书明志、传之后世者,唯岳氏父子耳。故曰:忠烈之魂,不在尸骸,在其心;血书之重,不在笔墨,在其义。"
《边镇杂记》载:"大同卫百姓为岳峰立祠,每至其殉国日,必以血书拓本供奉。祠中有联云:' 两代忠魂守边土,一封血书照汗青 ',往来凭吊者,无不流涕。"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