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杀将献城不知归,君王始悟众臣奸(第3页)
萧桓猛地转向舆图,手指重重戳在大同的位置 —— 那里距京师不过七百里,一旦失守,北元铁骑三日可至居庸关。"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因急促而发颤,"五军都督府即刻调京营三万,由定西侯蒋贵统领,驰援大同!玄夜卫缇骑抄没李谟、王迁家产,所有党羽,一个不留!"
李德全突然抱住萧桓的腿,哭喊着:"陛下!老奴伺候您三十年了!看在... 看在夺门之变时老奴护驾的份上..."
萧桓一脚将他踹开,龙靴踏在李德全的手背上,骨头碎裂的脆响混着惨叫,让殿内的死寂更添几分寒意。"护驾?你护的是你自己的荣华!"
卯时的钟声撞响时,蒋贵已带着京营出了德胜门。萧桓站在角楼上,望着远去的火把长龙,手指深深掐进城砖的缝隙里。
赵承祖递上另一封密信:"这是沈炼抄录的李谟账簿,上面记着 ' 六月十五,送李德全夜明珠十颗 '、' 七月初二,张敬收盐引三千 '..."
每念一个名字,萧桓的呼吸就重一分。这些人,有的是夺门之变的功臣,有的是东宫旧部,他曾以为他们是 "自己人",却不知这些 "自己人",正啃噬着大吴的根基。
"岳峰... 还有救吗?" 萧桓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赵承祖沉默片刻:"沈炼说,岳峰只剩最后五百残兵,内城已破了两处。但他在烽火台上燃了家书,说 ' 城破亦死战 '—— 想来是知道... 陛下终会明白。"
巳时,抄家的缇骑回报:李谟宅院里搜出北元的狼皮帐、银酒器,还有写给张敬的信,言 "岳峰一死,大同易手,届时公可为兵部尚书"。张敬府中则抄出 "大同舆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守军布防的薄弱处。
萧桓将这些罪证铺在殿中,从午门一直摆到乾清宫,长达三里。路过的内侍、宫女无不噤声,那些珠宝、密信在日头下闪着光,像无数双嘲讽的眼睛。
"把李德全拖去诏狱署," 萧桓望着殿外的日晷,指针已过午时,"让他亲眼看着这些罪证,想想岳峰此刻在做什么。"
未时,蒋贵的前锋传回急报:大同卫方向浓烟蔽日,似是城破。萧桓猛地扶住龙椅扶手,指节泛白。他突然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话:"守成难,难在辨忠奸。" 那时他只当是老生常谈,如今才知,这辨字背后,是多少白骨堆成的教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陛下,宣府卫谢渊奏报," 赵承祖匆匆进来,声音带着喜色,"他率宣府兵攻破北元右翼,正往大同靠拢!岳峰还在死守内城,杀了夜狼部的先锋官!" 萧桓长长舒了口气,瘫坐在龙椅上,鬓角的白发竟比三个月前多了许多。"传旨,封岳峰为大同伯,食邑千户... 不,等他解围,朕要亲自在午门接他。"
申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密信上投下光斑。萧桓拿起那封羊皮信,用朱笔在 "杀岳峰" 三字上打了个叉,然后写下 "岳峰忠勇可嘉"。笔尖的墨滴落在纸上,像颗迟来的泪。
他知道,就算救回岳峰,那些饿毙的伤兵、被焚的家书、大同卫的残垣,也回不来了。皇权的猜忌、奸臣的构陷,终究要让忠良付出血的代价。
"赵承祖," 萧桓的声音有些沙哑,"重修《边镇军制》,废镇刑司监军之权。以后... 边将的血书,直接送朕案头,谁也不许拦。"
殿外的风卷起残叶,撞在朱红的宫门上,像是远方传来的战鼓。萧桓望着舆图上的大同,突然握紧了拳头 —— 这一次,他不能再错了。
片尾
《大吴史?德佑帝本纪》载:"七月卅,帝悟李谟通敌,发京营驰援大同。八月初二,谢渊与蒋贵合兵复大同,岳峰已力竭殉国。帝闻之辍朝三日,命以王侯礼葬,亲撰碑文 ' 忠贯日月 '。诛李谟、张敬等十九人,籍其家,得赃银五十万两,悉充边饷。李德全谪戍烟瘴地,镇刑司自此不得干预边政。"
《玄夜卫志》存:"沈炼因获密信功,擢指挥佥事。后录其事曰:' 君之明,犹月之明也,偶为云蔽,拨云而明自现。岳将军之血,即拨云之手也。'"
卷尾
《大吴会要?刑法篇》载:"德佑十四年八月,帝以李谟通敌案,诏废镇刑司 ' 预边务 ' 之权,其缇骑不得再掌军粮、监防务,悉归五军都督府节制。又命三法司重订《奸党律》,凡 ' 匿军情、通敌国者 ',无论官阶,皆凌迟处死,籍没家产充边饷,此律沿用至永熙朝不改。"
《玄夜卫档?沈炼传》记:"炼献密信后,帝命其掌北镇抚司,专审李谟党羽。炼穷究牵连者,得李德全私藏李谟贿银三万两,及与张敬往来密函七封,言 ' 待大同破,劝帝弃边镇,退守雁门 '。帝览函恸哭,曰 ' 若非沈炼,朕将成亡国之君 ',遂赐炼蟒衣一袭,擢为指挥佥事。"
《边镇志?忠烈祠》载:"大同光复后,谢渊收岳峰遗骸,见其甲胄内藏血书残片,有 ' 臣死不足惜,愿陛下信边将如信手足 ' 十字。德佑十五年春,帝亲书 ' 忠贯日月 ' 匾额,悬于大同忠烈祠,复追赠岳峰为 ' 镇国将军 ',荫其子岳谦为锦衣卫百户,世守大同。时边镇将士见祠匾,莫不感泣,曰 ' 岳将军血没白流 '。"
《罪惟录?德佑朝杂记》录:"李谟伏诛之日,京师百姓聚观,掷瓦砾击其尸,三日不绝。有老卒自大同来,哭于刑场曰 ' 我营十七人饿毙,皆此獠之罪 ',遂啮其肉,官不能禁。后查抄李谟宅,得北元所赠 ' 平南侯 ' 金印一枚,始知其早与敌约,待献城后裂土称王。"
时人有《紫宸殿悔》诗流传:"一夜惊看密信红,君王挥剑斩奸雄。三年误听阉人语,万里空埋烈士忠。边月犹悬残堞上,血书长照史篇中。莫嗔天听来迟暮,毕竟雷霆破雾浓。"
紫殿惊看密信寒,君王终悟斩奸官。三年猜忌肠空断,千里驰援骨已残。诏狱霜凝冤雪日,边城风急鬼声酸。莫言圣明来得晚,犹有青史鉴忠肝。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