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10-14
10
萧驰野驻足于昭罪寺前,叫沈泽川出来唱曲,帮忙一起找扳指。
萧驰野见沈泽川蹲起自如,腿脚无碍,断定沈泽川功夫了得。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人对话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彼此的嘲讽和试探,不合间便扭打了起来。撕扯中,沈泽川不但还了萧驰野当胸一脚,还撒泼耍赖给他虎口狠狠咬了一口。
萧既明闻讯带回了弟弟。
(赏析:萧既明对弟弟找沈泽川麻烦的这个行为明显是失望的。
当时花太后已经出面保沈泽川,说明按照目前的局势,这个人和萧家是对立的关系。且皇帝已经下令要将沈泽川幽禁,萧驰野却违背皇命找人麻烦,这事传过去就是给他们萧家人自个儿招黑,是让人拿捏的错处。
但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萧驰野在大哥心中,原不应该是这样的不知轻重。萧家守卫离北线数十余年,是战场上的刚猛军将,但也是臣服大周的臣子。作为臣子,就不得不面对很多无奈,正如这次将弟弟留在阒都,这样的万不得已也是无可避免,他心里难受。
但萧驰野不一样,在父兄心中,他仍然是存有野性的狼,是可以活出曾经萧家血性与风骨的潜力后将。也许萧驰野自己都没意识到,即便被困阒都,但父兄对他依然抱有期待,可他今夜举动未免过于鲁莽,这不禁让兄长在那一刻感到失望。
萧驰野自己也感到羞愧,他根本不想做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渴望成为大哥一样的军将,但自己今夜的这一行为却与初衷背道而驰,他知错,也害怕兄长对他灰心。
萧既明对萧驰野和沈泽川打架一事没有明言责怪,但也没有搭理他,这样的漠视其实比臭骂一顿更让人难受憋屈。但这也是大哥给弟弟打的心理战,一个会自己思考且有方向的人,是能在收到对方情绪后马上反省并调整自己的,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马纠正的。大哥虽然在用这样“冷处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在提醒弟弟,这事你做错了。萧驰野体会得到,所以他的态度小心翼翼又诚恳,是个脑子清醒的好孩子。)
11
沈泽川在和萧驰野扭打过程中觉察到他外家功夫的刚猛程度和纪家拳有相似之处,且还拾得了萧驰野丢在雪地里的骨扳指。
拿到禁军腰牌的萧驰野开始树立军威,重新整顿禁军。
萧既明、陆广白与戚竹音同时离都,萧驰野在城外亭子给他们送行。戚竹音为答谢上一年离北给启东养战马的情意,赠了萧驰野一把鬼头刀——狼戾。
(赏析:禁军众人刚见到萧驰野时明显不服,也看不上这毛头小子,所以他们“心怀鬼胎地相视”。皇上明明已经任命萧驰野为禁军总督,但老陈却还直呼他“二公子”,不拿主子当主子,还想套近乎,态度也没大没小,一边和萧驰野回话还一边和旁人扯笑。这说明禁军不但懒散,还没规矩,仗着有花十三依仗就得意忘形。
萧驰野对付这群混吃等死的人也是很有一套。
首先他让众人正视了禁军的位置。他们是军,不是杂役。工部要帮忙没问题,但需要交代清楚,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随叫随到,这是灭自己威风的事。
其次让下边的人正视了他的位置。他既然接了禁军的职,那就是他们的主子,任上只称总督,不谈公子,更要认清如今禁军是他说了算,而不是花家混子。
第三,内部管制。既然拥有了这个身份,日后就得挂牌到岗。)
12
咸德八年盛夏,萧驰野亲自到户部讨禁军帮运木头的账,户部主事王宪以潘如贵不批红为由,暂时结不出这笔账目,两人僵持不下时,户科都给事中薛修卓提议以泉城丝折兑成银子结给了禁军。
李建恒因为小福子把自己养的小娘子(慕如)送给潘如贵而大生恨意,和萧驰野商量着,趁端午节御驾到西苑时,找机会将小福子狠揍一顿解气,可没想到他们把人揍完丢林子后,小福子却溺毙在即将进行龙舟竞渡的湖水中。
(沈泽川出寺和小福子案件有什么关联呢?
很明显沈泽川此次能够从昭罪寺中走出来是因为他的杂役(纪纲)以及他自己和小福子事件扯上了关系,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证人,所以从他人的角度看,他出寺的作用是为了作证。
再细想,当时沈泽川与他的杂役“葛叔(纪纲)”的证词都指向楚王,如果皇帝信了他的证词,那就得处置楚王,但是现在楚王全身而退,那就意味着皇帝不愿意听沈泽川的证词,而是选择自己的立场保住楚王。但太后却站在沈泽川这一边,要拉楚王下水,所以皇帝的做法已经和太后的态度相悖。为了让两边不这么难看,皇帝既然保住了李建恒,那就也得给太后一个让步,而太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留下沈泽川。这类似一个交易,皇帝,你保了你想要保住的人,哀家也想留住哀家想留下的人,你答应还是不答应呢?皇帝只能答应。但是皇帝绝对不会将沈泽川放在一个对他发展有利的地方,而锦衣卫的纪雷就可以压制住沈泽川,所以将他放去了锦衣卫。纪雷和沈泽川都属于太后党,为啥不和呢?前面说过纪雷可能知道中博兵败的秘密,不想留沈泽川活口,这个到后面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