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第2页)
13
纪雷以小福子事件存在蹊跷为由,意欲将这桩命案演变成谋反疑案。萧驰野怕方才李建恒离席殴打小福子之事让人抓住把柄,为保李建恒,同时不让有心之人以萧家涉及未来皇位大统之事做文章,萧驰野主动向皇帝招认是他打了小福子,但却不认小福子溺毙乃他所为,反而话锋一转,将小福子溺毙之事转为锦衣卫和八大营换防疏忽所致。
皇帝不曾想,一个小内宦竟然还牵扯出这许多事来,气得他当场晕倒在地。然而他醒来后却意外地传召已经幽禁五年的沈泽川觐见。
14
纪纲与沈泽川在御前回话,说其二人曾与小福子有过往来,且纪纲还表示曾听到过小福子与左右说殿下要寻他麻烦的事。太后闻此,又意欲以将萧驰野和楚王捆绑一起拉二人下水。皇帝为保楚王,同时安抚边陲萧家,就此作罢不欲再多做深究,只罚了萧驰野禁足半月,罚俸锦衣卫指挥使纪雷、八大营主事奚固安三月。
太后见沈泽川已经走出了昭罪寺,就想借机向皇帝建议不再让人回去,皇帝为表对太后孝心,又为安抚离北,同时压制沈氏,于是让沈泽川去了锦衣卫当差。
咸德帝病入膏肓,太后吩咐潘如贵在魏嫔得子前好生看顾。
萧驰野觉察出小福子事件与沈泽川设计出寺脱不开关系,于是二人开始唇枪舌剑,阴阳怪气互探模式。
昭罪寺中,齐太傅与纪纲和沈泽川盘点小福子案件所牵扯的各方势力及疑点,发现小福子是否在自己人下手之前就已经毙命一事尚有存疑。
(赏析:小福子到底是谁杀的?
本章最大的难点应该是小福子的死因,也从这里开始,各派系阵营和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文中清楚的交代楚王因小福子将自己心爱的小娘子慕如孝敬给了潘如贵,于是想将小福子揍一顿以解心头之愤,并不敢杀了他,而且萧驰野和楚王李建恒交情不浅,楚王登基对于萧家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小福子不是楚王和萧驰野所杀。
其实有杀小福子动机的人有很多。
小福子一死,纪雷故意带偏风向,将小福子之死栽赃给楚王,企图将简单的杀人命案变成谋反疑案,有人胆子大到敢在端午节这天,在太后和皇帝的眼皮底下将宫中内宦毒打致死,还丢入要进行龙舟竞渡的湖中,这就是公然向皇家发起挑衅,意图谋反。一旦罪名成立,就可同时扳倒楚王和萧驰野。纪雷咬住楚王不放,必是得了潘如贵的吩咐,谋逆之罪就是置楚王于死地,潘如贵敢这么做,就说明除了楚王以外还有别的继承人。
嗅觉敏锐的萧驰野问楚王“近来皇上还传人侍寝吗?”,就说明萧驰野已经怀疑小福子事件是花党所为。花党如果有了皇嗣在手,除掉楚王又牵连萧家一石二鸟。目前楚王是唯一可以登上皇位的皇室血脉,但是太后却不喜楚王。因为让楚王登基不如自己养大的皇孙好控制。一旦宫中嫔妃(魏嫔)有了皇嗣,咸德帝气绝,太后就能带着襁褓中的婴儿上朝听政,花思谦再封个托孤大臣,大周就是花家的天下了。
所以借由小福子的死来扳倒楚王,纪雷、花思谦、潘如贵、花鹤娓都有重大嫌疑。毕竟他们对先太子殿下就是通过污蔑栽赃意图谋反的罪名除掉了他。
萧驰野自知思虑不周,打小福子时楚王明目张胆的离过席,是谋反最大可疑人物。萧驰野平时又与楚王走得最近,此事若是与皇位继承扯上关系,萧家也会如履薄冰,离北十二万兵马就是悬在萧既明脑袋上的斩头刀。
他反应迅速且判断准确,已经猜到楚王身边一定有秘线煽风点火教唆楚王打小福子,上演今天的谋反大案。于是他为了保护楚王主动承认说是小福子狗仗人势,僭越礼法,人是他唤侍卫悄悄打的。本意是想杀他,可是楚王力劝不可,亲自离席救了小福子一命,为楚王洗脱了嫌疑。至于小福子是怎么死的就不知道了,也许是蒙着头找不到方向,自己滚了下去。他将杀人命案引向意外事件。
但即便是萧驰野已经主动交代后,纪雷和花思谦依然紧咬不放,就是要把脏水往楚王身上泼,皇帝只得宣看见小福子北大的目击证人杂役‘纪纲’和沈泽川觐见。
此时的纪纲顶替的是葛青青的职位。
“葛叔”在回话时提到,他曾经听到殿下要找小福子的麻烦。纪纲这是在把屎盆子往楚王头上扣啊,他这样说的目的其实也是在表明沈泽川的立场,在暗示太后,我们在帮你对付楚王和萧驰野,我们是你这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