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踩脸的猫咪 作品

封王命名(第2页)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甚至导致西晋瓦解。此后历代帝王接受汉初的教训,想方设法限制诸侯王的特权和封疆。例如唐朝时期,封王只有封爵,但是却没有实际封地。唐高宗李治在当皇帝前封号是晋王,但他压根没有在山西待过。由于封王们没有实际领地,有的爵位命名干脆就撇开地理概念,取一些吉祥如意的名字,像唐宣宗,他在继位前就是光王;唐玄宗的儿子、杨贵妃的前夫李瑁就是寿王。

宋朝基本沿袭唐朝的制度,封王的名号也都是吉祥如意的话,像宋徽宗赵佶继位前的封号是端王,宋高宗赵构继位前的封号是康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觉得还是封邦建国这套东西好,把自己的儿子全部授爵封出去。既然封王有实际领地,那么爵位名自然又取自地理概念了,比如燕王朱棣。明成祖朱棣后,明代开始极力削藩,很多封王只有名号、没有实权。既然如此,就取个吉祥如意的名字吧,像明思宗崇祯在继位前就是信王。

清朝封王取名为何特别

清朝封王的取名完全不取自地理概念。

一方面是满人自身的习俗,他们习惯在君主前面加上美称作为前缀,例如努尔哈赤曾自封为“淑勒贝勒”(后金爵位中地位最高的是贝勒),意思是“智慧的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等,意思就分别是“聪明的亲王”“勇敢的亲王”“重大的亲王”。

册封的六个亲王都是努尔哈赤的嫡出,又同时是八旗领旗的旗主,例如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封为正红旗旗主,被册封为和硕礼亲王;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嫡十四子,封为镶白旗旗主,被册封为和硕睿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嫡六子,封为镶蓝旗旗主,被封为和硕郑亲王。

同时,满人封王爵名不取自地理概念,也有现实的因素。

他们那时还在关外,没有什么秦地、晋地、魏地给他们去占据,他们总不能给亲王起爵名叫什么韭菜坨子王、赵家窝堡王、红家套子王、葡萄沟村王、炮筒沟王之类的。

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后,封王的取名依然延续满人民族传统,取吉祥如意的词汇。例如入关后册封的两个亲王,承泽亲王硕塞(后袭者改号庄亲王)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承泽意为有造化的人,顺承意为和顺的人,总之都是美好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