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踩脸的猫咪 作品

英雄目标序列

英雄目标序列

第4章英雄目标序列

永远不要满足于任何点子,始终确信会有更好的。

第1节优秀故事的23个故事链

创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线始终是最艰巨的挑战。

首先找到一个预期可以抓住读者注意力的有力引发事件,篇幅大概占据故事的2.6%左右。

随后的惊人意外#1占1.7%-2.6%,且必须迅猛和震惊。

中间点4.3%-5.2%

声势浩大的第二幕高潮4.3%

惊人意外#2占2.6%左右

必需场面4.3%

结局2.6%

以上占比皆为大概,不是绝对精确,但是基本架构这样最佳。

除去以上所有内容才完成整个故事的24.3%,那么剩下的75.7%该做什么呢?

——那就是能够吸引读者的20~23个独立的目标段落,成为英雄目标序列。

英雄目标序列是线性的、渐进的、环环相扣的逻辑流,以此构建持续和强力递进的戏剧张力。

英雄目标序列可以让我们准确预知故事需要多少字数、具体情节纠葛以及何处的具体情节需要突转。

一个英雄目标段落通常占比2.6%-6.1%

再次主人公追求一个短期的有形目标,向着实现故事中最终胜利跨前一步。随后,主人公发现新情况的某种形式的新信息,这标志当前目标的结束并带出一个新的短期的行动目标,由此开启下一段英雄目标段落。

解读:例如《将进酒》中每次目标段落结束以后,沈泽川都会发现一些有关中博兵败案新的线索,一开始审问纪雷得知一切因太后构陷东宫太子而起,沈卫是阿木尔和太后两方的弃子,后来和萧驰野交换信息,得知沈卫得到的军事图是从兵部而来,再后来沈卫杨诚魏怀古得知中博兵败案是为了补厥西空缺的粮食,审问海日古得知沈卫是蝎子……每次目标段落得到一个新线索,直到最后真相大白。

主人公在每一个目标段落结束时发现新情况的情节信息总会解决当前的短期目标,同时也给主人公带出下一个目标,或偶有将他引入简短的探查来找到下一个目标。每一个新情况都将戏剧张力推到一个新高度。发现新情况的连续链条是从头到尾链接整个故事的关键元素。

英雄目标段落可长可短,根据故事的需求,但必须要求紧凑、清晰和紧扣主旨,这样才不会让读者觉得乏味或者偏离主题。

如果主人公每一次采取行动都是为了完成当前紧急的目标,消极主人公也会变成积极主人公。

英雄目标序列还能确保原创性和保证你的故事不至于过度冗长,因为每一个段落都包含一些为了完成故事中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某个短期目标的新行动。

为了达成终极目标的每一个阶段性小目标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目标段落可能与之前的阶段目标类似,但是任何时候,一个类似目标必需注入强力的新元素。

通常,第三幕会在3-5个目标段落间变化,但仅限于第三幕,其他幕都是定死的。(小说或电视剧除外,小说或电视剧因为篇幅的原因,可能远远不止23个目标段落)

目标段落中没有主人公出现的场景该如何计算?

根本不用计算。

通常,主人公切出的次要情节用来表现对手的某些方面,来揭示他不可战胜的力量。或者旁切到爱恋对象来表现他处于何等危险的境地,或者是他也经历着情感伤痛。

次要情节的旁切场景还可以是关于伙伴、盟友、导师,甚至是一个次要的对立人物。

但是故事中主人公没有出现的次要情节场景中的所有意外、震惊、转折和新情况出现的时刻都不能计算到故事主线,因为主人公没有经历这些。

如果两个主人公在一个故事中都真正承担主人公的功能,那么英雄目标序列范式必须应用到他们两个人身上。

一个故事中有三个或更多主人公时,除非所有主人公总是抱团共享新情况时刻,否则目标段落变得异常复杂。

英雄目标序列范式

淡入

第一幕

英雄目标序列#1

英雄目标序列#2

英雄目标序列#3

英雄目标序列#4

英雄目标序列#5

英雄目标序列#6惊人意外#1

第二幕

英雄目标序列#7

英雄目标序列#8

英雄目标序列#9

英雄目标序列#10

英雄目标序列#11

英雄目标序列#12中间点序列

英雄目标序列#13

英雄目标序列#14

英雄目标序列#15

英雄目标序列#16

英雄目标序列#17

英雄目标序列#18惊人意外#2

第三幕

英雄目标序列#19

英雄目标序列#20

英雄目标序列#21

英雄目标序列#22必需场面

英雄目标序列#23

淡出

第2节第一幕:英雄目标段落#1-6

引发事件必不可少。

每一次出现一个新情况信息意味着当前目标段落接近尾声,而应该建立读者对接下来段落的期待。

英雄目标段落#1应该包括:

a、呈现一小段主人公当前的日常生活。(沈泽川寄养在纪纲家,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补充:动作故事中,先以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钩子开场,然后再放缓节奏展现主人公安静的日常生活。比如97的《南禅》,开场就是主人公净霖颠覆圣坛的宏大打斗场面,之后才是娓娓道来的日常生活。

b、给读者迅速喜欢上主人公的理由,即使是非传统英雄。(沈泽川咬死沈卫没有通敌,聪明,且意志坚定,是个努力执着的积极主人公)

c、初次使用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保护壳。(《将进酒》中是以梦魇的形式阐述)

补充:通常这不是真正创伤(过往事件引起的情感伤害迫使他穿上保护壳)或痛苦本身的揭露。这仅仅只是主人公保护壳的呈现。主人公的这种自我防卫反应暗示他内心的不安,并点到为止。

解读:《将进酒》中第一次描写梦魇是先给一段温馨的中博兵败时的惨烈场景,加上一点点,过往温馨只是用了几句台词来表现,点到为止。

d、当主人公追求某个积极目标时,某种危险或不公平的伤害出现。(沈泽川追求求生目标时,遭遇土袋压沙暗杀)

e、建立主人公对日常世界的现状的不满情绪。(沈泽川遭遇这种深痛巨创,肯定是不满的,但是文中我没有找出明显的旁白或对话来表现)

补充:在英雄目标段落#1中,主人公的保护壳被揭示——他如何保护自己。但是沈泽川的保护壳是什么呢?就是表面看起来冷情冷血、睚眦必报,没什么能够羞辱到他,以至于让薛修卓和奚鸿轩都找不到他的弱点吗?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英雄目标段落#2包括:

a、故事的总体冲突开始。(太后、咸德帝、萧家陆家等各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铺陈展开)

补充:让读者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主人公所处的核心情节冲突,但只是概括性的提及。主人公更为专注和特定的任务尚未开始,直到第二幕开始。

b、引发事件出现。(中博兵败案)

补充:引发事件可以发生在第一幕的任何地方,通常在英雄目标段落#2中。故事线要尽可能快地让人感觉其方向和动能。

c、第一次呈现由过往创伤引起的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痛楚。(原文:“纪雷说的对,此刻活着便是受罪。他受了沈卫给的血肉,就要受着这般的罪。他顶替了沈卫的恶,成为这世间冤屈忠魂们咆哮的罪人。他戴上了这枷锁镣铐,他往后都要负重前行。可是他不甘心!”这里第一次以沈泽川的心里独白呈现他内心的情感痛苦,也是几乎贯穿全文沈泽川需要克服的内心障碍)

补充:在英雄目标段落#2中要让读者通过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暗示而深刻理解他最初带着保护壳生活的必要性。这并不是说引起主人公内心折磨的过去特定的创伤得以揭示,这仅仅是呈现由此产生的痛苦瞬间。(沈泽川保护壳的必要性在哪里呢?他的保护壳是无欲无求,冷情冷血。必要性:他身处云谲波诡的阒都,如果暴露弱点,就容易被人拿捏。沈泽川认为一旦被拿捏了,很可能就前功尽弃,甚至粉身碎骨吧。这是他自认为应当需要这样的保护壳)

解读:相对后面的目标段落,开篇的两个段落在《将进酒》中是非常紧凑的,除了#2b,其他所有因素在第一章就已经全部有所交代,这可能也是网文弊端,开篇需要很快的节奏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但#2a这个因素在原文第三章一纪雷的台词笼统地交代太后与沈泽川的人物关系;在第四章通过萧既明、陆广白的台词笼统的交代了离北和启动与阒都之间的关系,启动和阒都虽然还没有交代,但是已经向读者传达了陆广白很不受阒都待见,后面再详细展开原因。

英雄目标段落#3常包括:

a、主人公面临历险召唤。(拜齐惠连为师,替齐惠连杀宿仇)

补充:这里指沈泽川面临巨变的机会,认齐惠连为先生,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发生惊天巨变。

b、引入新的故事提升人物。(永宜年间东宫太子被构陷谋反的前程往事)

c、故事节奏加快。(《将进酒》第一幕的节奏都挺快的)

d、爱恋对象人物第一次出现,或已有人物显露担起挑战主人公感受的爱情功能。(萧驰野在第三章就第一次出现,第四章才算清晰的交代了他的身份)

e、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已就位。

解读:关于#3e这一点,如果从篇幅来看的话,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可能是指纪雷想让沈泽川死,又不能自己动手,于是故意将沈泽川拉到萧驰野面前给萧驰野泄恨,还煽动萧驰野企图让萧驰野杀了沈泽川,这是纪雷为策舟二人准备的陷阱。

或者往后看,薛修卓和奚鸿轩虽然和沈泽川一起结盟谋划御前行刺案,但是二人对沈泽川并不是完全信任,甚至想要找到他的弱点,拿捏他,最后也确实找到了齐惠连,困住了沈泽川。

对于萧驰野的陷阱还有泉城丝事件。

英雄目标段落#4常包括:

a、新人物和关系得到发展。

解读:沈泽川直接拜新人物齐惠连为师,这是很大的发展。对纪纲和葛青青,也算是新人物吧,虽然前文有提到他们的行为,但是并没有提及在沈泽川背后提供帮助的人是谁,也算是新人物的发展。

b、导师、爱恋对象或伙伴第一次出现。(齐惠连出现,纪纲虽然是沈泽川的师父,但我觉得严格意义上应当归属于伙伴分类;伙伴包括葛青青和乔天涯在之后相继出现)

c、当主人公追求他的总体目标时,故事节奏加快。

d、主人被迫冒险一博。(这几章的内容能体现沈泽川冒险一博的感觉只有暗杀自救,审问时咬死沈卫没有通敌;或者在昭罪寺里沈泽川命悬一线,挣扎在生死边缘;又或者是指御前行刺案沈泽川冒险救驾,抢了功劳。这一点不太清楚是指哪一个,第一幕实在太紧凑了,每个目标段落之间又相互杂糅,并没有很清晰的明确的分割点。)

e、主人公陷入陷阱。(这里应该指萧驰野陷入薛修卓设下的泉城丝的陷阱)

英雄目标段落#5常包括:

a、主人公的目标(主要渴望)得到揭示,为实现目标提供个人情感动机。(踏上巅峰龙椅)

补充:渴望并非聚焦在情节的行动目标,这将在英雄目标段落#7中得以呈现,但是主人公的渴望实现了尚未建立的高度具体、可见目标的情感动机。此时,主人公尚未意识到自己需要人物成长,这将在之后的第二幕出现。

解读:沈泽川树立为齐惠连杀宿仇的目标时,是有所行动的,并且在第一幕,他仅靠口舌就想分化八大家,只是失败了。

在沈泽川发现齐惠连和纪纲失踪,和奚鸿轩一番心理战失败以后,对乔天涯说的那番悖逆之言就是对踏上巅峰龙椅这个目标的揭示,情感动机是为了救出齐惠连。但是之后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行动,主要行动在第二幕也就是惊人意外之后。

沈泽川将奚鸿轩转移到自己的私人监狱监管,企图从他最终获知齐惠连的下落。

在疫病案中立了功,于是利用查案子的理由搜查薛修卓的宅院,实则是为了找到先生。

b、向主人公直接展示对手的力量。

解读:但是薛修卓这个人不简单,早就将先生转移了,而且此人早在咸德八年就给萧驰野早早布局,线埋的那么长……都可见此人的强大之处。

c、主人公对历险召唤感到迟疑,或直接拒绝历险召唤。

解读:历险召唤应该就是齐惠连交代给沈泽川的目标:分裂八大家。沈泽川表示了迟疑,他对自己能不能出昭罪寺都感到怀疑。

感觉对这个历险召唤的解读是不对的,在篇幅上感觉就不对,这都已经到段落#5了,怎么还在说之前的事。

但是后文并没有描写沈泽川对于其他历险召唤感到迟疑和拒绝的态度,从分裂八大家到努力救出齐惠连,沈泽川一直都积极主人公。

补充:主人公重新考虑历险召唤中存在的任何危险的可能,主人公随时有可能拒绝召唤。神话结构需要主人公最初“拒绝历险召唤”,这适合《将进酒》的故事,此处常常是疑惑出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