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故事结构
构建故事结构
第3章构建故事结构
如果你能构建故事结构,才不管你如何去写。
第1节基本故事结构
成功故事结构必须由以下十大要素组成:
1、第一幕——故事建置段落
第一幕主人公出场,他在自己的正常世界中过着庸常的生活,随后引出主人公所追求的一个总体的、切实的故事目标。第一幕以惊人意外#1结束。这是主人公意外陷入下一幕,并且突然把总体目标转变成一个高度明确的目标。
解读:《将进酒》的第一幕从第一章到第七十二章。
沈泽川出场本来在端州和师父师娘大哥一家过着幸福平庸的日子,却因为中博兵败案受押入京,死里逃生后,在昭罪寺中认识齐惠连,确定目标:杀宿仇。
惊人意外#1:疫病案后,齐惠连和纪纲被奚鸿轩抓走,失踪。
高度明确的目标:但这世间总要有人做乱臣贼子。我不信命由天定,谁能坐上这巅峰龙椅,谁才是正统。(沈泽川这时候才真正决定谋逆,所以才和乔天涯说了那么一大段经典的悖逆之言)
2、第二幕——冲突递增的发展段落
第二幕是故事的真正核心,占整个故事的60%-70%。主人公从情感不成熟和孤立走向成熟并融入社会。
第二幕中主人公追寻一个明确的、可见的目标,并以惊人意外#2结束,主人公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推入第三幕。
解读:《将进酒》的第二幕最长,我解读的不一定正确,以下分为几个我认为的可能的版本,后期再做修改。
版本一:《将进酒》的第二幕从第七十三章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惊人意外#2:狼王之死。
分析:首先所有的故事第二幕一定是篇幅最长的,本书一共有282章,对于篇幅就不符合第二幕的特征了,97这么聪明厉害,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次狼王之死是有铺垫的,算不上是一个意外。
唯一一条符合的是对于主人公萧驰野算得上是最黑暗的时刻,但两个主人公并没有被摧毁所有的希望,他们的必胜计划依然可以继续。
所以此版本不成立。
版本二:《将进酒》的第二幕从第七十三章到第二百四十八章。
惊人意外#2:尹昌之死。
分析:篇幅上是对得上,但这也不是主人公最黑暗且失去希望的时刻。
其次尹昌之死也是有铺垫的,不属于突然发生的惊人意外。
所以版本二不成立。
版本三:从第七十三章到第252章。
惊人意外#2:沈泽川差点被四脚蛇暗害。
分析:篇幅符合,也是惊人意外,主人公经历了端州守卫战的胜利以后,看似胜利就在眼前,却突然混杂进了对手的四脚蛇,沈泽川差点被谋害,但这也并没有让主人公一无所有,错毁所有的希望,所以版本三也不成立。
版本四:从七十三章到二百零九章。
惊人意外#2:萧驰野失踪在茶石天坑。
分析:篇长符合。
萧驰野要是死在茶石天坑是沈泽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也接受不了的。在此之前,沈泽川树立更加坚定且清晰的目标,逃离阒都后,解决茨州困境,顺利建立茨茶槐商路,收复中博六州……如今一切都在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着,并且他们的筹码越来越多,胜利在望。可是沈泽川的终身爱侣萧驰野却身死半途,而且是在沈泽川最不能接受的梦魇之地——茶石天坑。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毁灭,摧毁了沈泽川所有的希望,很显然,如果萧驰野死在此地,沈泽川将终身困在梦魇里不得解脱,而且比之前更加严重,他失去了所有。
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个版本。
3、第三幕——情节解决段落
第三幕是解决幕,不宜过长。
解读:《将进酒》的第三幕,从第210章到第282章。
我一直认为《将进酒》的第二幕和第三幕的篇幅相较于第一幕的篇幅,有些过长了,不知道97有没有这种感觉,后面的剧情精彩不断,但相较于第二幕中间点之前还是略微逊色一点,毕竟后面的戏剧冲突和高潮都要比之前更加强烈的。尤其是沈泽川和薛修卓的最终对决,几乎很难让读者觉得反派强过主人公或者势均力敌,薛修卓和阿木尔战败在前面剧情的铺垫中就能看出来是必然的,所以最终沈泽川达到反派给读者带来的爽感就差强人意。
引发事件——第一幕中开始这一特定故事的时刻
引发事件常发生在故事开头,它提供一个真正开始主人公故事之旅的情节事件。这是一个为第一幕余下的部分引发主人公总体、明显的目标的事件。
引发事件可以发生在第一幕的任何时间点,取决于故事需求,且宜早不宜迟。
解读:《将进酒》故事的引发事件是中博兵败案,沈泽川受牵连遭受生死危机。第一章就进入引发事件,总体明显的目标是为齐惠连杀宿仇。
惊人意外#1——结束第一幕并开始第二幕的意外事件,把主人公推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幕的结尾需要某些令主人公震惊的突发事件或戏剧性反转。宣告主人公生命中巨大改变的到来。
惊人意外#1的几个要素:
a、必须发生在主人公身上,而非他人。
目的是给主人公带去改变人生的情感冲击。
b、必须突如其来。
不是一个场景或一个逐渐展开的事件段落,而是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
解读:齐惠连和纪纲的失踪是在疫病案以后,沈泽川回到安置师父和先生的宅子,突然发现宅内氛围肃杀,危机四伏,齐惠连和纪纲失踪,而奚鸿轩正在宅内等着和他对峙。
c、必须完全震住主人公。
也就是出人意料。
d、必须彻底改变主人公的处境。
主人公发现自己往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严格来说,周遭的人皆已完全不同。
解读:疫病案之后,沈泽川越级升迁,萧驰野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奚鸿轩却即将要遭遇朝廷弹劾,可能承担刺杀李建恒的重罪,再不济,私自带皇上到藕花楼吃喝玩乐导致皇上遭此大难,罪责也是不小的。虽然奚鸿轩和薛修卓此时可能还不知道沈泽川的动机,但是奚鸿轩已经怀疑自己被表面假装不和的策舟二人给耍了,所以来调查沈泽川,不料却发现了齐惠连和纪纲。齐惠连是前朝罪臣,纪纲是世人皆以为去世的人,不论是谁,如果让朝廷知道沈泽川还藏匿着这两个人,那么沈泽川好不容易挣来的前程将功亏一篑。往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e、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
主人公置身在前途未卜的新状况中,在这种令人困惑和不确定的世界中,主人公只能担起风险来证明自己并成长。
解读:这时候最大反派薛修卓已经初露端倪,奚鸿轩也已经不会再和沈泽川同盟,而且奚鸿轩手中还握着沈泽川的把柄,这是前途未卜的新状况,沈泽川只能担起风险证明自己并成长。
f、告诉读者故事情节的走向。
引出主人公的核心目标。
解读:所以沈泽川才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周若失其鹿,天下群雄皆可逐之。今日你说是李氏,明日我说也能说是阿猫阿狗。谁能坐上这巅峰龙椅,谁才是正统……先问良心,再论快意,要做骨鲠之臣,就得舍小我,弃私欲。锁天关的冯一圣一门忠骨全部战死,这就是大义凛然……乔天涯,你根本不是离经叛道,你是道中囚徒,是能做君子的人……但这世间总要有人做乱臣贼子。我不信命由天定,倘若来日刀架颈侧,别说奚鸿轩,就是李建恒,我也不会刀下留情。奚鸿轩嘴里讲的血脉正统,于我而言就是痴人说梦,刀锋过喉谁都要死,嫡出庶出无一例外。我志不在君子,也不在小人。睚眦必报既成信条,那么恩是恩,过是过。今日之事,我要奚鸿轩拿命来抵。”
中间点
中间点的特点是都有提供重要叙事功能的独一无二的场景集合。不同于惊人意外,中间点不是片刻的震惊,而是两三个或更多的一系列可持续的场景组合。
第二幕的中间点一分为二。中间点给主人公提供了一个中途歇脚小站,片刻反思时间和一个再次置身达成生死目标的机会。
在这重要的场景组合中(中间点)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特征:
a、在基调和风格上,中间点的感觉都不同于故事其他部分,并常有配以音乐蒙太奇的转场来表达时光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