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策略精华(第2页)
对白
对白不能揭示人物的全部——行为可以。只有在被整合进行行为的情感语境时,言语才能传递意图。
每个人物所说的每句台词都应该被看作是说者想从听者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某种尝试。无一例外。
应当删去的对白包含以下缺点:
在特定的对白段落缺少冲突;
台词无法推动情节发展;
对白令场面片刻拖沓;
语言精彩但不合时宜。
故事创作时应该斟酌的对白列表:
1、对白应该推进发生在当下的戏剧冲突。
其实,每一个场景都必须推高冲突。
场景构思应该做到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各怀目的,并且每一个人都必须试图从他人的对话中马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对白应该充满戏剧张力。
故事冲突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对白中潜在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仅只是包含性张力,只要是台词中内置焦虑、渴望、关爱、恐惧……一切的情绪就可以。
3、对白应该每次只表达清楚一个想法。
对话类似于抛接球游戏。
每一句话都是一次出击、撤退、佯攻、借口,或索取和需要回应。
一般来说,台词该包含一个中心以得到明确的回答,并有助于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4、上乘的对白传递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隐含的没有直接阐明的任何意图。读者喜欢潜台词,因为他们喜欢自己浓□□情。
作者应该避免平铺直述,引导读者弄明白台词的本意。
5、描写身体动作。
即使是在交谈,也应当始终确保人物在场景里的身体动作生动和保持动态。对白前后要添加动作描写。
大多数场景需要一个结束语,结尾时某些简短的动作描述可以把视觉焦点带回到它应在的地方,通常是主人公对正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这推动故事进入下一个场景。
所以应该避免总是以对白的最后一句直接切入下一个场景。除非得让台词成为一个‘开关’,作为该场景最强烈或最聪明的台词。
6、对白应该来自独特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对白效果听起来不能是所有人的说话方式和思路如出一辙,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独特的说话方式。
不同的职业身份,比如医生、警察、古代皇帝、闺阁女子或江湖浪子等,都要花时间把他们领域的术语弄对。
7、避免寒暄。
语言应简明扼要和目的明确。
‘邂逅’也是人们以包括情节和行为的出乎意料的方式巧妙偶遇,不只是通过正式的、刻板的口头介绍。
好的对白会避免讲究的繁文缛节,省略常见的客套话并快速切入主题。
8、对白应当简明扼要。
对白的台词包含一两个短句就够了。避免长篇大论,除非是为了推至高潮时刻和解决重要的情节线。大段的对白会让故事冷场。
某人对他人动容的长篇独白并不包含任何真正的意愿较量。
喋喋不休通常是想要解释某事,但读者不喜欢被告知,更倾向于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保持对白简练和充满活力。
对白必须切中要点、对抗、闪避。简约即是美。
9、人物必须被呈现,而不是描述。
主人公不能只告诉他的伙伴,反派是何等杀人不眨眼的杀手,读者需要在行动中目睹反派的残暴。单纯的陈述很难或者根本不能建立强烈的戏剧张力。
10、避免历史回溯
阐述是在场景开始前解释在故事背景中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对白。
阐述性对白让我们知道人物的前世今生和他曾经遭受过的令其痛苦不堪的情感创伤,以及此时正阻碍他追求迫切需要的人物成长。
读者非常聪明,稍有蛛丝马迹就会心知肚明。
读者不可以被三番五次的告知,所以拿掉主人公冲到密友家中一五一十地告诉读者上一个场景所发生的一切。读者早就看在眼里。
11、不要说教。
当你想要传递某些主旨时,绝不能在一连串的对话中脱口而出,而是必须构建戏剧化的争论。通过呈现引人产生共鸣的主人公通过个人努力最终发现这些真理来赢得读者。
故事结构
成功故事结构必须由以下十大要素组成:
1、第一幕——故事建置段落
第一幕主人公出场,他在自己的正常世界中过着庸常的生活,随后引出主人公所追求的一个总体的、切实的故事目标。第一幕以惊人意外#1结束。这是主人公意外陷入下一幕,并且突然把总体目标转变成一个高度明确的目标。
2、第二幕——冲突递增的发展段落
第二幕是故事的真正核心,占整个故事的60%-70%。主人公从情感不成熟和孤立走向成熟并融入社会。
第二幕中主人公追寻一个明确的、可见的目标,并以惊人意外#2结束,主人公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推入第三幕。
3、第三幕——情节解决段落
第三幕是解决幕,不宜过长。
引发事件——第一幕中开始这一特定故事的时刻
引发事件常发生在故事开头,它提供一个真正开始主人公故事之旅的情节事件。这是一个为第一幕余下的部分引发主人公总体、明显的目标的事件。
引发事件可以发生在第一幕的任何时间点,取决于故事需求,且宜早不宜迟。
惊人意外#1——结束第一幕并开始第二幕的意外事件,把主人公推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第一幕的结尾需要某些令主人公震惊的突发事件或戏剧性反转。宣告主人公生命中巨大改变的到来。
惊人意外#1的几个要素:
a、必须发生在主人公身上,而非他人。
目的是给主人公带去改变人生的情感冲击。
b、必须突如其来。
不是一个场景或一个逐渐展开的事件段落,而是突如其来的一记重拳。
c、必须出人意料,完全震住主人公。
d、必须彻底改变主人公的处境。
主人公发现自己往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严格来说,周遭的人皆已完全不同。
e、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
主人公置身在前途未卜的新状况中,在这种令人困惑和不确定的世界中,主人公只能担起风险来证明自己并成长。
f、告诉读者故事情节的走向。
引出主人公的核心目标。
中间点
中间点的特点是都有提供重要叙事功能的独一无二的场景集合。不同于惊人意外,中间点不是片刻的震惊,而是两三个或更多的一系列可持续的场景组合。
第二幕的中间点一分为二。中间点给主人公提供了一个中途歇脚小站,片刻反思时间和一个再次置身达成生死目标的机会。
在这重要的场景组合中(中间点)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特征:
a、在基调和风格上,中间点的感觉都不同于故事其他部分,并常有配以音乐蒙太奇的转场来表达时光流逝。
b、中间点担起‘无路可退’的戏剧功能。
中间点场景作为情感和行层面的无路可退的临界点。
在故事第二幕前半段,主人公竭力追求战胜对手的胜利时刻,但是有一种感觉,无果主人公突然决定放弃整件事一走了之,他仍然可以这么做。随后,中间点发生的事情令这种回头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c、主人公和对手的冲突变成个人恩怨。
d、在爱情故事和浪漫喜剧中,中间点通常是恋人初次拥吻或发生关系,事实上或隐喻上,亦或是同□□第一次作为一个真正的团队消除异见和精诚联手。
这些关键的浪漫时刻标志着爱情故事中的无路可退,此时两人深切感受到彼此在中间点许下诺言。
当两个同性主人公临时凑对来接手共同的任务时,他们的‘伙伴’关系也遵循浪漫故事的相同弧线。一开始彼此讨厌对方,随后伙伴-主人公逐渐学会彼此尊重。
e、中间点常包括一个事实上或隐喻上的揭露。
揭露用作向冲突个人化迈进一大步,或揭露主人公内心真正的自我。他卸/>
f、中间点几乎总是包含人物成长的第二大步。
人物成长的第一步在第二幕前半段的早期,主人公表达或提及他内心的情感冲突。他将这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带到表面。第二步则出现在中间点,主人公第一次直接与是他退缩的内心的情感痛苦斗争。
g、在中间点开始时常伴有倒计时来增强焦虑感。
余时不多可以创建持续上升的戏剧张力。倒计时也可以在故事开头就启动。
一般来说,最后的倒计时从中间点开始,以此来提升紧张度,并将第二幕后半段的风险推至极致。
h、中间点常有事实上或隐喻上的死亡和重生时刻,作为主人公的一个历程仪式。
第二幕高潮
接近第二幕尾声的高潮,并不解决核心冲突。第二幕的渐强段落给人一种那就是决定性的巨大冲突的印象,但随后出乎意料的惊人意外#2突然出现,又将主人公打回原形,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
在第二幕高潮,戏剧性能量必须增强,主人公的计划胡拼乱凑并在第二幕中不断努力,看似一切胜利在望。至此,主人公已经艰苦卓绝地达成人物成长,所以他目标明确,也胜任即将到来的挑战。万事俱备,现在真正的战斗开始,可以是身体对抗或情感挣扎。
惊人意外#2——令人惊讶的意外反转,通过打碎主人公的求胜计划来结束第二幕并开始第三幕(偶尔惊人意外#2可以是好消息)。
惊人意外#2标志第二幕的结束和第三幕的开始。
通常,惊人意外#2带来的首要冲击是彻底地摧毁主人公的必胜计划,并需要他把握一切可能的机会。这一部分通常被称为主人公最黑暗的时刻,因为此时此刻所有取胜的希望都已落空。
接近第二幕的结尾,看起来主人公的计划就要大功告成,胜利就在眼前,突然,糟糕,惊人意外#2出现并摧毁所有希望,主人公毫无喘息的时间便被踹进孤立无援的第三幕,而他手上的资源所剩无几。
必需场景
主人公和对手之间的第三幕决战时刻,这将彻底解决最主要的情节问题。
在爱情故事里挽回和好的时刻变成了最后的解决,因为这是主人公和爱恋对象-对手之间的摊牌时刻,也回答了爱情故事的核心问题。
结局
解决所有未了结的情节问题和关系。
人物成长弧发展如下:
行动故事线和情感故事线并行,同样适用。
淡入
第一幕主人公躲在情感保护壳后自保
惊人意外#1
第二幕主人公为情感成长而努力
第一步表达成长的需要
第二步为求成长而斗争,但失败了(中间点)
第三步克服、实施情感成长
惊人意外#2
第三幕主人公彻底走出情感保护壳
淡出
塑造一个曾经经历毁灭性情感创伤的主人公,他的创伤以至于他现在用孤立防御的态度来自我保护。主人公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某些撕心裂肺的过去造成他排斥情感和心生偏见以及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心存防备。主人公为了避免在未来遭受更多痛苦而戴上了自我保护的情感保护壳。
在故事的特定位置加入以下三个场景,会带给主人公一个永远放下保护壳的机会。
a、在第二幕前半段,主人公在对话中有意无意表达困住他的情感痛苦的本质。(表达)
b、在中间点场景,主人公积极奋斗,放下自我保护的情感保护壳,但在第一次尝试战胜内心冲突时以失败告终。(斗争)
c、在第二幕后半段,主人公终于克服和战胜了孤立的情感防御体系。(克服)
在第三幕之初,主人公的情感防御可能重现,但他很快意识到人物成长是根深蒂固的,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而是一个最终能实现故事情节目标的更加成熟的人。
成长弧——第一步
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向读者展现这种内心不满的本质。这在第一幕中不会直接说出来。主人公确信自己没问题,自认为没什么改变的必要。
然后,主人公被迫追寻某种外在的总体目标。
主人公还不知道如果他不先卸下自我保护的情感保护壳,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情节预设的现实世界的目标。
在进入第二幕的特定世界后,主人公竭力实现高度具体的现实世界的目标,他开始感到被内心的情感重负压的喘不过气,但仍然无法清晰的定义它。
*人物成长的第一步要求主人公有意或无意的表达束缚他的情感包袱的本质。
这通常发生在第二幕的一开始,某些切实事件挑战主人公,这也使得他深藏在保护壳后面的真相得以浮上表面并在对话中有所表达。
主人公必须在沉迷于过去的自我中心和在人物成长之间做出选择。
成长弧——第二步
故事发展到中间点,主人公必须放下保护壳并采取行动对抗核心的情感冲突。
*人物成长的第二步需要主人公终于对抗他的自我孤立和创伤心态——但是这次尝试没有成功。
过去的内心伤痛不久便再次涌上心头。主人公再次拿起保护壳对抗人世间的情感磨难。但是他已经体验了丢开保护壳的真诚生活,他也感觉到自己永远能放下沉重累赘的心结。
第一次内心斗争发生在中间点场景,标尺情感层面的无路可退。虽然主人公没有成功,但是他意识到竭力促成内心成长是战胜现实世界中的对手的前提条件。
重要的是,内心斗争必须通过主人公采取揭示性的外在行动可视化。
成长弧——第三步
主人公已抱着誓死的态度追求目标,主人公和盟友都情绪高涨,与对手的最后对决的准备几乎到位,胜利似乎触手可及。
此外,次要情节为主人公提供了解开心锁的机会。
*在第二幕高潮即将来临之前,人物成长的第三步应声而来。终于通过采取行动以一种新的、更为情感上的领悟的方式解决了日趋激烈的冲突。主人公卸下自己的保护壳,克服了内心防备,证明自己已经改变。
在这一步,主人公最终品尝到真正的情感自由。此刻,主人公追求一个真诚、情感上不设防的方法来实现他的目标。这一内发积极的改变创造了胜利的希望。
第三幕之初,在克服内心情感斗争的人物成长的第三步之后常会出现情感退却时刻,主人公想再次拿起过去沉重的保护壳,但发现自己的防御机制已经不再起作用。
终于,成熟的主人公不再需要回到愚笨的情感幼稚。在第三幕,主人公终于成为一个彻底摆脱情感束缚的人。
但是要记住,必须在没有破坏主人公共鸣的前提下呈现情感成长。
设计有力的情节迫使主人公的核心情感问题浮现,然后尽可能唤起痛苦的情感波动,你必须找到主人公最深的心伤,然后用你的故事刺痛伤口,促使主人公在个人成长路上不断向前。
英雄目标序列:优秀故事的23个故事链
引发事件,占据故事的2.6%。
惊人意外#1占1.7%-2.6%,且必须迅猛和震惊。
中间点4.3%-5.2%
声势浩大的第二幕高潮4.3%
惊人意外#2占2.6%
必需场面4.3%
结局2.6%
除去以上所有内容,剩下的75.7%就是能够吸引读者的20~23个独立的目标段落,称为英雄目标序列。
英雄目标序列是线性的、渐进的、环环相扣的逻辑流,以此构建持续和强力递进的戏剧张力。
英雄目标序列可以让我们准确预知故事需要多少字数、具体情节纠葛以及何处的具体情节需要突转。
一个英雄目标段落通常占比2.6%-6.1%
再此主人公追求一个短期的有形目标,向着实现故事中最终胜利跨前一步。随后,主人公发现新情况的某种形式的新信息,这标志当前目标的结束并带出一个新的短期的行动目标,由此开启下一段英雄目标段落。
主人公在每一个目标段落结束时发现新情况的情节信息总会解决当前的短期目标,同时也给主人公带出下一个目标,或偶有将他引入简短的探查来找到下一个目标。每一个新情况都将戏剧张力推到一个新高度。发现新情况的连续链条是从头到尾链接整个故事的关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