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45《十三城门出棺》(第3页)
“阿秀,”我摸着她肚子里的孩子,掌心传来轻轻的胎动,“等孩子出生,咱们去应天府外开铺子吧。”她抬头看我,眼角还沾着泪,却在看见我手中的铜镜时,突然愣住。
镜面上不知何时多了行血字:“十三城门出棺,九死一生还魂。”镜中倒影里,我身后站着个穿童装的小男孩,领口五爪金龙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他伸手拽了拽我衣角,轻声说:“林师傅,明日替我去趟玄武门,那里的槐树下,埋着我娘给我的拨浪鼓。”
阿秀突然打了个寒颤,我赶紧把铜镜扣在桌上。窗外飘起细雪,胭脂铺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晃,映得整条巷子像浸在雪里。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这次是十四声——南京城明明只有十三座城门,却传来十四声更鼓,惊得栖在檐角的寒鸦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我摸着腰间的缠枝莲玉佩,忽然想起月白衫男人说的话:“这世上最坚固的棺,不是杉木桐油,是人心。有人想让你死,你便得装死;有人想让你活,你便得借死人的路活。”怀里的明黄缎子突然滑出一角,上面绣着半朵缠枝莲,与玉佩上的花纹合在一起,正是一朵完整的莲花——那是英宗正统年间的东宫纹章。
阿秀忽然指着铜镜惊呼,我转身看见镜面上的血字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模糊的笑脸,像极了巷口卖糖人的王老汉家的小孙子。雪越下越大,我吹灭油灯,抱着阿秀躺下,听着她肚子里的孩子在梦中踢蹬,忽然觉得这十三具棺,终究是给活人留了条生路。
景泰八年,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沂王朱见深复立太子。我在应天府外的小镇上开了新棺材铺,阿秀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来送茶,阳光照在孩子眉间,竟有颗淡淡的朱砂痣,像极了当年聚宝门城楼上那个穿月白衫的先生。
偶尔有路过的商客说起南京城的传说,说当年十三城门出棺,其实是景泰帝怕英宗余党谋害太子,便造了十三具空棺,真正的太子早已被送出城。但更多人说,那十三具棺里装的是十三个替死的冤魂,唯有棺内的铜镜,能照见他们未竟的心愿。
我摸着腰间的缠枝莲玉佩,笑而不语。柜台上的青铜镜映着窗外的槐树,树影摇曳间,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童装的小男孩,站在玄武门的槐树下,手里攥着拨浪鼓,正对着我笑。
雪停了,阿秀抱着孩子走进来,发间别着朵新摘的梅花:“承安,你说当年那十三具棺,真的都装着人吗?”
我替她拂去肩上的雪花,望着镜中自己渐长的白发:“有些事,像棺木上的缠枝莲,看着是花开并蒂,实则各有各的根。”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镜面上突然闪过道金光,再看时,却只有梅花的影子在晃动。
南京城的十三座城门还在,只是再没人见过十三具棺同时出城的景象。唯有每逢秋雨连绵的夜晚,聚宝门的老守军总会说,听见城门洞里传来拨浪鼓的响声,还有个童声在念:“十三城门出棺去,十三个魂灵归不来……”
而我知道,有些魂灵,早已借着棺木里的铜镜,在人间找到了新的归处。就像阿秀发间的梅花,就像孩子眉间的朱砂痣,就像柜台上那面永远映着晨光的青铜镜——照见的不是往生,而是现世的烟火与新生。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