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 作品

明朝那些事75《万户飞天》(第3页)

地面的惊呼变得尖锐,赵猎户带人往土台跑,阿秀的帕子掉在地上,被风卷着跑了老远。陶成道感觉交椅在往下坠,却又被剩余的火药筒推着往上冲,像片被火烤着的叶子,在半空打着旋。他看见头顶的云还是那么白,阳光穿过云层,在他眼前织出条金色的路,恍惚间,他觉得自己正沿着这条路往上飞,去见传说中的仙人,去摸月亮上的桂树,去看看比金陵城更广阔的天地。

最后一声爆响传来时,交椅重重摔在两里外的麦田里。陶成道趴在焦黑的泥土上,听见远处传来娘的哭喊,听见阿秀唤他的名字,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咚咚”砸在地上。他想抬头看看天,却发现右眼被血糊住了,左手臂火辣辣地疼,腰间的锦囊还在,琉璃珠碎了两颗,二十八星宿的金线被火烧得蜷曲,却仍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三日后,城郊的乱葬岗多了座新坟。木碑上刻着“陶成道之墓”,是阿秀请老学究写的,笔锋苍劲,像只振翅欲飞的鸟。送葬的人里,除了陶家亲友,还有那日围观的货郎、捕快,甚至有个穿官服的中年人——据说是钦天监的博士,看见陶成道画的《飞天图》后,连夜抄了份带回去,说“此子虽狂,却暗合《周髀算经》里‘盖天说’之理”。

多年后,当郑和的宝船驶向西洋,当永乐皇帝迁都北京,金陵城的老人们说起陶家那个“飞天的疯子”,语气里多了份感慨。有人说曾在月夜看见墓地上空有火光闪过,像只巨大的风筝在云里飞;有人说阿秀后来终身未嫁,每年清明都要在坟前放只亲手绣的风筝,风筝上的人永远张开双臂,脚下腾着火焰。

而在钦天监的典籍里,悄悄多了段小字:“永乐中,金陵陶生成道,以火器附椅,欲借药力升空,虽败,然其志可铭。”这段文字被夹在《天官书》与《五行志》之间,像颗微小的星子,却在后来的岁月里,照亮了无数人望向天空的眼。

百年后,当西方的传教士带来《天问略》,当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记载火药配方,总有人会想起那个在秋阳里乘火而飞的身影,想起他刻在交椅上的云纹,想起他腰间碎了琉璃珠的锦囊,想起他最后望向天空时,眼里倒映的那片从未被人触碰过的湛蓝。

故事的最后,没有人知道陶成道在坠落前的那一刻,是否真的触到了云端的玄鸟,是否真的听见了仙人的呼唤。但人们记得,在那个桂花飘香的秋日,有个叫陶成道的匠人,用四十七根火药筒、两副风筝翼、一把刻着云纹的交椅,和无数个被嘲笑的日夜,完成了人类对天空最炽烈的拥抱——哪怕这拥抱,最终化作了麦田里的一团火光,却让此后每个抬头望天的人,都看见他留在云间的翅膀。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