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方言诗学视域下的现代性困境》(第2页)
这种空间意象的悖论,在中外文学中均有迹可循。陶渊明笔下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通过对田园与尘世的区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空间的追求;卡夫卡的《城堡》则以神秘的城堡为象征,展现了现代人在异化空间中的生存困境。在《出门噈喺江湖》中,“屋企门一关,三唔识七”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空间的割裂感。当现代都市人将自己封闭在钢筋水泥的楼宇中时,表面上获得了私密空间的安全感,实则陷入了人际关系的荒漠。“三唔识七”(互不相识)的状态,正是都市原子化社会的真实写照。
“水上人家,一片泽国” 的意象,为诗歌增添了一层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维度。在粤语文化中,“水上人家” 曾是岭南地区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以船为家,在江河上漂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而 “泽国” 一词,既可以理解为水乡的自然景观,也可隐喻现代社会的混乱与迷茫。这种古今意象的碰撞,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地域书写,上升到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
三、人际关系的异化:从 “三唔识七” 到 “九唔搭八”
“三唔识七” 和 “九唔搭八” 这两个极具粤语特色的俗语,在诗中成为剖析现代人际关系异化的关键切口。“三唔识七” 描绘的是陌生人之间的疏离感,而 “九唔搭八” 则进一步揭示了交流的困境 —— 即便有所接触,彼此之间的对话也是错位的、无法真正理解的。这种异化现象,在德国哲学家马克思?韦伯的 “理性化” 理论中得到了深刻阐释。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进程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工具化和情感的淡漠,人们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真诚交流的能力。
从文学表现手法来看,诗人通过白描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直接转化为诗歌意象,避免了过度的情感渲染和哲理说教。这种 “零度写作” 的策略,使诗歌更具现实穿透力。正如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所说,“零度写作是一种不在话语中表露情感的写作方式,它追求的是对事物的客观呈现”。在《出门噈喺江湖》中,诗人以冷静的笔触记录下都市生活的片段,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际关系异化的深切忧虑。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 “水上人家” 与 “楼厦居民” 的对比,暗示了不同生活方式下人际关系的差异。水上人家以船为家,生活空间相对开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而楼厦中的居民则被封闭在独立的单元内,形成了自我封闭的生存状态。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对人际关系的解构,也暗含着对传统社群关系的怀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