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论<睇道>的哲学诗学建构与粤语诗体革新》
《睇道》(粤语诗)
文/树科
睇道,唔系剃度
但系,实要剃心
先至睇得到啲道……
睇道,点睇得到?
睇唔到嘅,有道
睇得到嘅,冇道……
佢,系道,喺道
佢睇到咗宇宙
睇到银河,睇到地球……
你,冇道,冇得道
你睇唔到浩瀚
睇唔到月光,睇唔到太阳……
有道冇道,冇心有心!
《树科诗笺》2025.3.23.粤北韶城沙湖畔
《论<睇道>的哲学诗学建构与粤语诗体革新》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睇道》以其独特的语言形态与深邃的哲学思考,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维度。这首诗不仅在语言层面展现出粤语方言的鲜活生命力,更在思想内核上深入探讨了 “道” 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命题,体现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转化:语言载体的革新与突破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的重要分支,以其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在《睇道》中,树科大胆运用粤语方言进行诗歌创作,将日常口语转化为具有诗意的语言载体,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中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形式的固有格局。
诗中 “睇道,唔系剃度”“但系,实要剃心” 等语句,“睇” 意为 “看”,“唔系” 表示 “不是”,“实要” 即 “实在要”,这些粤语词汇的运用,使诗歌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粤语独特的发音和语调,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与普通话诗歌的韵律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语言形式的革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更使诗歌贴近生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入诗是对语言纯洁性和规范性的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对语言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一种拓展。正如艾略特在《诗的音乐性》中所说:“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的创新和变化。” 树科将粤语方言引入诗歌创作,正是对语言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使诗歌在保持文学性的同时,更具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这种语言创新,也体现了诗歌创作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为当代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道” 的哲学解构与重构:思想内核的深度开掘
“道” 作为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从老子的 “道可道,非常道” 到庄子的 “道通为一”,“道” 的内涵不断被阐释和丰富。在《睇道》中,树科对 “道” 进行了重新解构与重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