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根筋两头堵(第2页)
进入f1之后因为动力单元有了gu-h系统的介入,涡轮迟滯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束龙的油门映射反而变得更加简单粗暴,就是十分直接的线性关係,纯凭自己脚踩控制。
而非混动的动力单元就有著比较明显的涡轮迟滯现象,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提高效能,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车手对於油门开度的控制尺度拿捏得非常精准,多一点都特別容易失控。
偏偏对於已经f2三年级的周冠宇来说,这部分属於驾驶经验的適应能力就是他对皮亚斯特里的优势。
前半段由於偏高下压力的设定,周冠宇一直很难完成超车,好处则是较高下压力的调教让周冠宇很轻鬆地完成了比赛中对胎耗的控制。
凭藉束龙分享给他那些步步紧逼的施压手段,逼迫前方领跑的皮牙子在比赛后期出现了预期之外的高额胎耗,当两人都出现轮胎抓地力不足的现象之后,比赛局面似乎进入了一种特殊的“雨战”状態。
最后凭藉“束龙特调”赛车的低抓地力高发挥特性,周冠宇还是一举完成超越拿下了冠军。
不错不错,儿子这么爭气爸爸也甚是欣慰,奖励你下次给我带饭!
轮到下午的属於束龙自己的正赛,说什么也不能弱了风头。
索契赛道的布局比较有意思,发车位置距离一號弯的长度其实非常短,而且这条赛道的一號弯同时也是所有赛道中都非常少见可以全油通过的高速大弧度弯。
这样的布局严格意义来说对於內线脏侧发车的偶数列来说其实是好事,不需要剧烈的减速意味著內线线路的在弯速上的劣势非常不明显,反而还有机会利用更短的线路在2號弯前完成身位上的反超。
1號弯到2號弯之间有著一条相当长的直道过渡,並且赛道的宽度非常充裕,取得了领先的人很容易在这段直道上为自己选取到绝对优势的入弯线路。
偏偏1號弯和2號弯又是两个极端,一个超绝平滑大弧线,另一个则是挤手缩脚的90度低速弯。
一旦在这里被人完成了超越,就意味著短时间內很难再找到反击的机会。
当然,以上情况的出现都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p2发车的车手確实能在起步阶段就建立好足够的优势。
换其他人或许还有点可能,问题是今天的p1——是束龙
五盏红灯熄灭。
某人的灭绝性起跑在杆位这个位置上杀伤力堪比核武器,才升到2档就拉开了迈凯伦两个多车身的优势,比赛刚一开始好像就进入到了最无聊的领跑阶段。
反而是后面从p2的诺里斯一直到p8的斯特罗尔激烈得打作一团,p7起步的阿隆索虽然再次上演火箭起步,却在2號弯衝出了赛道,返回时直接上到p4跟诺里斯他们又打到了一起。
虽然这样子形容自家的经纪人有点不太礼貌,但阿隆索的近道超车毫无疑问成为了赛道上的一根搅屎棍,把整个后方战局和弄得一团混乱。
缠斗在索契赛道上是非常拖累圈速的,这就要提到索契赛道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別因为1號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以为这是一条什么驾驶难度很低的赛道,实际上俄罗斯大奖赛的单圈难度在赛歷中完全可以称得上名列前茅。
索契的整体铺装规格很高且赛道路面宽敞,甚至比很多常规的铺装赛道都要宽敞,然而这里实际却上是一条用举办过冬奥会的奥体中心內部道路改建的街道赛性质赛道。
確实不用像摩纳哥和巴库那样在楼宇间穿行,但这里分布了大量极具街道赛特性的小角度直角弯甚至是锐角弯,也就代表著赛车行驶的线路选择对於过弯速度来说至关重要。
而受到缠斗影响最大的偏偏就是对於线路的选择,无论攻方还是守方都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相对的,车手的驾驶技术和赛车的超车能力在这里也会被凸出得格外明显。
於是赛道上很快便出现了两幅奇景。
一个是束龙在第一圈过后便领先了身后的赛恩斯2.3秒,並且在第十圈的时候便將领先优势飞速扩大到了7秒以上。
更是领先了后面不仅没能突围,甚至还掉了两名被卡在p7难以动弹的汉密尔顿接近30秒。
另一个则是从末尾使用白胎起跑的维斯塔潘,第十圈就从p20上升到了p13,效率甚至远远高过了红牛车队在赛前战术会议上做出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