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 作品

第229章 四老巧言辩三教,诗词歌赋惑心局(第2页)

唐僧心中暗自思忖:

“观这般礼数,莫非他们是得了正统传承的仙家,并非邪恶妖魔?”

念及此,唐僧也赶忙朝着几人还礼,随后说道:

“弟子何德何能,竟劳列位仙翁厚爱?”

十八公微笑着说道:“一向听闻圣僧有道,我等翘首以盼多时,今日有幸得见。”

“倘若圣僧不吝赐教,与我等宽坐叙怀,那便能足见禅机真派了。”

与此同时,一旁的孙悟空和白墨也匆忙赶到了此地。

见唐僧正与众人相谈甚欢,他们便悄然隐藏在一旁,暗中观察起来。

孙悟空低声说道:“看他们的模样,倒像是风雅之士,不过俺老孙总觉得他们心怀不轨,绝非善类。”

白墨嘴角微微上扬,笑道:

“大王,你信不信,他们此刻聊得越是儒雅,待会儿就越是低俗不堪。”

孙悟空翻了翻白眼,哼道:“不和你打赌,跟你打赌就没赢过。”

白墨嘿嘿一笑,随后,二猴继续专注地观察着这边的动静。

唐僧听闻那十八公对自己的佛法称赞有加,连忙致谢,而后问道:

“敢问仙翁尊号?”

十八公回答道:“那身姿霜华的,号孤直公。”

“绿鬓苍苍的,号凌空子。”

“虚心有节的,号拂云叟。老拙则号曰劲节。”

唐僧又好奇地问道:“四位仙翁高寿几何?”

四翁相视一笑,各自依照自己的本相,吟诗作赋一首,以诗言寿,四人竟皆有一千岁高龄。

(诗作者此处便不赘述,总之皆是极为儒雅精妙之诗。)

唐僧不禁称赞道:“四位仙翁,皆享如此高寿,而劲节翁更是千岁有余。”

“高年得道,风采清奇,莫非是汉时之‘四皓’乎?”

“四皓”乃是指秦末时期隐居在山中的四位八十岁老者,唐僧此言之意,是猜测他们莫非是隐居在此处的仙人。

四人赶忙谦逊地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吾等并非四皓,乃是这深山中的‘四操’也。敢问圣僧,贵庚几何?”

唐僧虽觉得他们这个名号有些奇怪,但出于礼数,并未多问,而是将自己的生平经历以作诗的形式娓娓道来:

从出生遭遇磨难,一直讲到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四人听完,纷纷称赞道:

“圣僧自出娘胎,便投身佛教,果然是自幼修行,实乃中正有道的上僧啊。”

“我等有幸请来圣僧,斗胆恳请圣僧不吝赐教。还望圣僧能指点一二,以慰藉我等生平之愿。”

唐僧听后,心中不禁一喜,原本欲讲自己所悟的佛法,但又顾虑会传扬出去,思量再三,最终还是讲起了灵山佛法。

不过,他所讲的内容,乃是基于自己前世的感悟,而非如来的那套理念。

(作者自谦不太懂佛法,此处便不班门弄斧。)

唐僧将自己的感悟向四人细细道来,四人皆侧耳倾听,脸上洋溢着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