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8(第2页)
那张薄薄的谕令,仿佛就是一条通天的大道。
宫门口的大道上,长安正在和工部官员一起查验新修的水泥路,平整度和排水沟等都需要验收。
发财:“好熟悉的感觉。”
长安:“既然田地里用不上太多的人,那就给这些人找别的生计,否则闲着就会出事端。”
新农具和高产良种,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江南之地贸易繁华,因此许多人选择去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也好,摆个小摊也行。
但其余地方的富余劳力,还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去走商,西北的棉花到现在,依然是衙门组织收购后再售往别处。
所以长安在给各州府发了求贤令,征召有才名的读书人和有手艺的匠人杂科学子进宫后,就同工部和杂事署一起,将水泥弄了出来。
先给宫门口铺上,再将京城的道路都修修,然后就可以去各州府修路了,工部和杂事署出人,雇佣当地的百姓,既能给老百姓创收,又能解决富余劳力无所事事的问题。
就在京城的几条主干道都铺好了时,从全国各州县召集而来的人才也都齐聚在集贤殿中。
长安携众人与这些才子谈古说今,针砭时事,对所有人都是大加赞赏,夸后生可畏,赞其可为未来肱骨。
这也不是长安说瞎话,这些被征召而来的人,都是礼部从各地书院和衙门要来的举荐名单,然后长安再带着发财一一拣选,出身大族但家里有龃龉的占了多数。比如不受宠的,常年受家里打压的,或者是被盲目偏爱的。
发财还纳闷,这是要组建偏心小分队么。
长安:“这些人本来也都是有才能的,却不得不在家族里忍气吞声,你猜,等他们自觉有了翻身的依仗后,还会一如既往的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么?”
发财:“可这些人,能做个好官么?”
长安:“好官与否,是在民生,不是后院里的那些事。”
“再说了,这些人将来都会撒出去,不会让他们为害乡里的。”
集贤殿接风宴后,长安就在宗室中选了一些人品出众,才干卓越之人,让这两拨人一起去太学进学,同窗的是之前归附而来的几个王室子弟。
这些人一起接受大儒的教导,到讲武堂听训,每隔五日还会来集贤殿受圣人教诲,如此往复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在各州府的主干道也铺上了水泥后,长安才下令分封宗室。
这一年,是昭武七年,距离收复金地已经过去了四年,长安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这几年里,韩忠献已经告老,马向远位列宰相首位,文宽夫依旧专注周边小国的教化之事,还有一个从讲武堂提拔上来的宰相,始终保证内阁呈三足鼎立之势。
长安分封宗室,不是将他们分封到富庶的江南,也不是偏远的边疆,而是效仿周天子分封,有胆识的就封远一些,能力居中的就挨着朝廷打转,至于那些实在扶不上墙的,长安也没客气,早就让宗正寺断停了宗室补助,爱生多少生多少,但别想从宗室要钱养孩子。
长安继位至今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对待宗室是忽冷忽热,经常是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继承爵位都很严苛,就更别提分封了。
这次听闻圣人给宗室分封,哪怕知道是偏远的蛮夷之地,但也有人动了心思,一直往宗正寺打听。
长安选了个天气好的日子,将宗室里蹦的欢都叫进了宫,告诉了众人分封的事情,“你们也不用过多地担心,朕会派禁军护佑你们,等你们站稳了脚跟后,他们才会回来,这其中总也有几年的时间,足够你们治理一方了。”
景萱:“臣愿前往西域,为圣人开疆拓土。”
赵元佑:“臣愿前往岭南以南,为圣人开疆拓土。”
赵元明:“臣愿前往高丽,为圣人开疆拓土。”
...................
不断有人站出来,偌大的殿中,九州舆图摆放当中,越累越多的红圈被标注上去,一眼望去,满目赤色。
长安面露赞赏:“很好,没有愧对你们所学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