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北宋经济课3(第3页)

“这个时候也因为很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交易,官方建立了健全的金融机构,这种机构被称作是‘厂务’,在《清明上河图》当中也有体现,就在这写有一个‘解’字的地方。”

她又一次把清明上河图给放了出来,这一回谁都看得分明。

坐在下面的人也并不说话,因为易梅说的就是他们的日常,而对于唐朝这边的官员来说就是看个新鲜。

坐在下面的朱清谷其实也觉得现代的很多存在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几千年的发展下来,除了社会制度不变,在其他挺多方面都是有变化的。

刚开始看小说的时候,就看到每一个穿越的人要煮盐要阉猪,其实阉猪在春秋时候就有了,那个时候的古人就知道阉猪会变得肥美。

煮盐的办法也是早就有了。

后来朱清谷才知道为什么古代的人就算是知道阉猪可以让猪变得肥美,也不怎么吃猪肉,是因为古代的猪种不一样。

现在的猪之所以味道没有那么腥臊,是因为经过专门培育的品种。

还有煮盐,之所以古代不大肆煮盐,是因为煮盐要柴火,在以前哪块地不是地主老爷的?

就算是野外的树木也是官家的,有一些朝代还有休伐期,当然也不是什么地方的树都不能砍,总之煮盐耗费的柴火并不少,到了后面都变成了晒盐了。

其实古人夏天热的时候也不是一直穿着长衫,在家里的话穿着也还是比较清凉的……

而朱清谷可以穿梭到各个时候之后知道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现在回头想想,感觉第一次穿梭时空,前往唐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他们还是挺有意思的。

上面的易梅不仅仅是讲述了这些内容,还继续从图里拓展北宋的一些经济特质。

之前是水运网络,后面是街市,然后就是便携货币……桩桩件件,一起构成了北宋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