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北宋经济课4(第2页)

其实宋朝人不愿意打仗,愿意直接赔款,里面也是一笔经济账,赔款就赔个几百来万,但是一打仗里面的庙算就是动辄千万,他们肯定愿意花小钱来消灾解难。

可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我们就知道光赔有的时候是没有用的,今天人家要一百,明天人家就敢要一千,下一回要更多了,你拿什么来赔呢?

听到这些话,生闷气的就是朱元璋了,明朝一直被骂。

尤其是宝钞……上回讲课,他都被骂麻了,现在大宋竟然没有被骂,还被夸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宋朝也悄然的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唐朝的坊市制度到了宋朝已经改变,后世人们所享受的服务业到了宋朝基本上都已经有了。”

“点外卖知道吗?其实在宋朝就已经有了外卖了,”易梅笑了一下,“东京的茶楼酒肆、梨园青楼林立,人们对丝绸、茶叶、书籍、纸张等相对奢侈的产品的消费更是潜力旺盛。”

“只是单纯的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易梅的手一摁,这里就出现了一张图表。

上面看得出每年货币总供给的量,分为大宋某年,大唐某年,然后是柱状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世民有些咋舌,难怪他们说是宋朝之富,绝无仅有。

“当时还有人统计北宋某处仓储中的雨衣材料数万份损毁,就可想而知当时货物储备的充裕,甚至于到了南宋的时候,每年要给金国50多万的岁币,但是占gdp不过也才2左右。”

“宋朝商业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这里方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

易梅也放出了一些资料佐证当时的宋朝已经有不少的海船出海做生意了,而陆地这边的也会前往辽国、西夏、青塘甚至是更远的地方贸易。

后世人在研究这方面的时候总是擅长于言之有物,必定是从史料当中严谨的得出结论,而不是带着文学念头的自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