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北宋经济课4(第3页)

(苏轼:点我?)

“还有市镇的繁荣,刚才我们也提到过了草市,其实也可以很典型的体现出当时的景象。”

“熙宁年间,宋朝全国有镇市两千多个,为了做生意,这些人渐渐的居住在商业市场当中,于是含有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商业城市就渐渐的出现了,在《清明上河图》当中也有体现。”

“当时的汴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商业鼎盛的时候人口有一百五十多万,最热闹的镇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

朱清谷想起来自己好像还没有去过汴京游玩,一直都在到处跑,有空她一定带着父母去那边转一转。

“而宋朝这个时候的人均gdp也是世界领先,甚至于到了清朝的时候,还是康乾盛世的时候人均gdp的两倍多。”

这么多回经济课,经过科普,天幕下的人也知道gdp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境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企业或者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现在听到宋朝的gdp如此之高,一对比下来,天幕下的人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而这里易梅放出来的资料也佐证了这一言论。

“这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麦迪森以1990年1美元购买力作为基底,使用购买力评价法得出来的华夏上千年来的人均gdp。”

“从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宋朝的人均gdp是450美元左右,到了宋末的时候人均gdp是600美元左右,而这个时候处于中世纪的欧洲还在黑暗时代,人均gdp是422美元。”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华夏的经济一蹶不振,人均gdp只有五百多美元,甚至还没有恢复到宋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