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七链之谜
上海外滩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黄浦江,对岸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银匠布下的迷局般朦胧而危险。刘臻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的地图,那七个标记点如诅咒般刺眼——上海、香港、新加坡、迪拜、伦敦、纽约、苏黎世。
“七大金融中心,连起来确实是野花印记,”沈墨将数据投射到墙上,“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应着全球七大结算系统的核心节点。”
胡湘从笔记本电脑前抬头,眼下是连续熬夜留下的青黑:“资金流向分析显示,银匠不是在单纯聚集资本,而是在构建一个平行清算网络。看这里——”他调出复杂的数据流向图,“资金通过加密货币和传统渠道交替流动,最终汇入一个全新的结算层。”
高峰快步走进安全屋,带来一身晨露的气息:“调查了上海节点的实体位置,不是金融大厦,而是外高桥保税区的一个物流仓库。表面是普通进出口贸易,实际上...”
他放下偷拍的照片:仓库内不是货物,而是服务器机和高级通信设备,安保级别堪比军事基地。
刘诚仔细研究地图上的七个点,忽然灵光一闪:“这不只是现代金融中心,还是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银匠在重现历史贸易路线,但是以数字形式。”
梅玲补充道:“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流通之路,更是信任建立之路。商人间的信任跨越地域和文化,形成了最早的跨国金融网络。”
萧雅轻触七个点连成的图案:“野花印记在这里有了新含义——七片花瓣代表七条信任链,银匠想要么掌控它们,要么切断它们。”
团队意识到银匠的计划比想象更加宏大:她不是在攻击现有系统,而是在构建替代系统。当现有系统崩溃时,她的网络将立即接管,实现无缝过渡。
刘臻做出决定:“我们需要分头调查七个节点。银匠不可能同时管理所有地点,一定会有关键指挥点。”
通过分析资金流动模式和通信数据,他们锁定新加坡和迪拜可能性最大。新加坡是亚洲金融科技中心,迪拜则连接东西方市场。
团队分为两组:刘臻、萧雅和高峰前往迪拜;沈墨、胡湘和刘诚夫妇前往新加坡。约定每12小时同步情报。
迪拜塔高耸入云,玻璃幕墙反射着沙漠的阳光。刘臻团队伪装成金融科技考察团,参观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
表面一切正常,但萧雅感受到微妙的不协调:“太完美了,像精心设计的舞台剧。每个人都在扮演角色。”
高峰通过微型无人机发现异常:多个建筑的屋顶装有非同寻常的天线阵列,不是普通通讯设备,而是量子加密传输装置。
“银匠在建立独立通讯网络,”刘臻判断,“完全绕开现有金融通讯系统。”
他们设法潜入一栋可疑建筑的设备层。里面不是服务器,而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可视化中心,全球资金流动如发光河流般在巨型屏幕上蜿蜒流转。
“这不是监控中心,”萧雅惊叹,“这是控制中心。银匠在实时引导资金流向。”
突然,警报无声闪烁。不是声音警报,而是光线频率变化——某种高级预警系统。
他们迅速撤离,但发现所有出口已被封锁。不是安保人员,而是身着便衣的专业团队,行动协调如一人。
“银匠的私人部队,”高峰低语,“训练水平超过第七局。”
危急时刻,刘臻注意到墙上的应急逃生图有个微小错误——某个通道标记与实际不符。赌一把,他们朝那个方向突围。
幸运的是,那不是错误,而是故意设置的隐蔽通道。通道尽头是个安全屋,里面有基本生存设备和一台加密通讯器。
通讯器自动启动,显示安娜·米勒的面孔:“欢迎来到蜘蛛网的中心,刘臻先生。”
刘臻冷静应对:“银匠还是安娜?”
“都是,都不是,”对方微笑,“名字只是标签。重要的是我们在构建的未来。”
屏幕显示银匠计划的全貌:一个基于区块链和量子加密的全球结算系统,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政府或机构控制。
“现有系统已经腐朽,”安娜声音充满激情,“我们需要重生。不是控制,而是解放。”
刘臻尖锐回应:“通过操纵和欺骗来实现解放?讽刺。”
“必要之恶,”安娜不为所动,“有时候,人们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好。等系统建成后,他们会理解的。”
通讯突然中断。安全屋开始注入麻醉气体。他们勉强找到另一个出口,逃离建筑。
与此同时,新加坡团队有惊人发现。沈墨和胡湘潜入一家名为“新丝路资本”的公司,表面做普通投资,实则为银匠的操作前线。
在那里,他们发现了银匠计划的另一面:不仅构建金融网络,还在收集大量个人数据,建立全球信用评分系统。
“银匠想用社会信用体系替代现有信用系统,”刘诚分析,“完全基于行为数据,无隐私可言。”
梅玲发现更可怕细节:“系统包含预测功能,不仅评估现有信用,还预测未来行为。这会导致偏见和歧视制度化。”
两组团队通过加密频道共享发现。拼图逐渐完整:银匠在构建一个全面控制体系,从金融交易到个人行为。
新的危机出现:监测显示,银匠的网络即将完成。七个节点将在24小时后同步启动,实现全球覆盖。
没有时间了。团队决定冒险一搏:同时攻击七个节点,破坏同步启动。
但就在行动前一刻,刘臻收到神秘信息:“你的母亲没有告诉你全部真相。问问她‘Bj协议’。——关心你的朋友”
刘臻心中一震。他立即联系母亲,直接提问:“Bj协议是什么?”
视频那头,梅玲脸色瞬间苍白。长时间沉默后,她终于开口:“那是塞勒与中国政府的一个秘密合作项目。旨在开发金融预警系统,但后来被中止了。”
“为什么中止?”
“因为...”梅玲艰难地说,“系统开始显示预测结果,不是经济趋势,而是个人命运。它预测了...你的父亲会遭遇‘意外’。”
刘诚接话:“我们当时以为只是系统错误,直到预测开始一个个应验。塞勒立即中止项目,认为这种能力太危险。”
新的信息到来:“不止预测,还能安排。问问他为什么真的遭遇了意外。——同一位朋友”
寒意顺着刘臻脊椎爬升。他看向父亲:“您的‘意外’不是意外?”
刘诚闭上眼睛,痛苦地:“我一直怀疑,但没证据。那次车祸太过完美,像精心设计。”
梅玲接过话:“塞勒死后,所有项目资料被封存。但安娜可能获取了它们,并且改进了系统。”
银匠的能力远超想象——她不仅能预测经济趋势,还可能影响甚至安排事件。
行动必须重新评估。直接攻击节点可能正中银匠下怀,她可能已经预测到他们的每一步行动。
刘臻提出全新策略:“不直接对抗,而是加入。让我们假装接受银匠的邀请,从内部破坏。”
计划风险极大,但可能是唯一出路。通过特定渠道,刘臻向银匠发出信息:“愿意会谈。条件:保证团队安全。”
银匠迅速回应:“明智选择。地点:香港。时间:6小时后。独自前来。”
香港会议中心顶层,360度全景俯瞰维多利亚港。安娜独自等待,身边没有警卫。
“欢迎,刘臻,”她微笑,“我知道你会来。”
“不是来加入,而是来理解,”刘臻平静回应,“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
安娜引导他观看全景:“看这个世界,美丽而混乱。人类需要指引,否则只会自我毁灭。塞勒明白了这一点,但太晚。”
她展示一个设备:“这是Bj协议的升级版。不仅能预测,还能找到最优路径。我们可以避免战争、危机、痛苦...”
“...通过控制所有人?”刘臻尖锐打断。
“通过引导,”安娜纠正,“像河道引导水流,不是阻止而是指引方向。”
会谈中,刘臻悄悄释放纳米探测器,收集系统信息。同时,团队在外围行动,利用会谈分散注意力,潜入七个节点的辅助系统。
回到安全点,数据整合后惊人发现:银匠的系统有个致命缺陷——过度依赖历史数据。它无法处理真正的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完全创新的行为。
“就像阿尔法go能打败所有已知棋手,但可能输给完全不懂围棋的初学者,”胡湘比喻,“银匠的系统基于模式识别,但真正的创新打破模式。”
刘臻恍然大悟:“所以银匠需要控制一切,消除不确定性。但这就是她最大的弱点。”
新的策略形成:不直接对抗系统,而是引入无法预测的创新元素。
行动开始。团队在全球七个点同时引入一系列经济创新实验:新型社区货币、基于能源消耗的价值标准、时间银行系统...
这些实验规模小,但完全跳出传统经济模式。银匠的系统开始出现混乱,无法计算这些新变量的影响。
安娜愤怒地联系刘臻:“你在做什么?破坏稳定性!”
“引入真正的人类创新,”刘臻回应,“不是你控制的傀儡。”
就在银匠系统应对混乱时,团队发动真正攻击:不是技术层面,而是心理层面。他们向全球发布银匠计划的真相,展示其控制本质。
公众反应强烈。原本对现有系统不满的人们意识到,银匠的方案不是解放,而是另一种控制。
舆论浪潮中,银匠的支持开始崩溃。七个节点的操作人员纷纷退出,不愿成为压迫工具。
最后时刻,安娜发出绝望信息:“你们不明白!没有控制,只有混乱!”
刘臻回应:“我们选择自由的风险,而不是安全的奴役。”
银匠系统最终未能同步启动。七个节点虽然完好,但失去了操作人员和支持,成为空壳。
团队取得了胜利,但刘臻心中没有喜悦。他知道安娜不是真正的敌人,而是塞勒遗产的扭曲继承者。
深夜,他独自站在香港太平山顶,俯瞰璀璨的都市。新的信息到来:“游戏远未结束。你赢了战役,但战争继续。——银匠”
附件是一张新地图,上面不是七个点,而是七十个点,遍布全球。
同时,刘臻收到另一个信息,来自未知号码:“Bj协议真相不止如此。你母亲还在隐瞒。想知道你父亲‘意外’的真相吗?来Bj。——知情人”
刘臻望着远方,知道风暴并未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银匠的失败只是表面,更深的力量在幕后操纵。而家庭秘密可能才是最关键钥匙。
下山路上,他握紧那枚吕底亚银币。无论前方是什么,他都必须面对。
为了父亲,为了真理,为了所有珍视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