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线上重审
四月的阳光透过B-17单人舱室那扇小小的防爆窗,在地板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 露娜坐在床沿,左手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战术平板冰凉的屏幕。
今天,是线上庭审的日子。
她的个人终端已经连接到了gti设于雅典的战区总军事法庭专用加密网络,一个象征着威严与程序的虚拟法庭即将开启。
舱室内异常安静,只能听到自己略微加快的心跳和窗外远处隐约的施工噪音。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因紧张而有些发僵的左臂放松下来。
右臂依旧固定在胸前,提醒着她那场雪林中的惨烈搏杀,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
“连接建立中……身份验证通过……加密通道稳定。”
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在舱室内响起。
屏幕亮起,分割成数个窗口。
主窗口是一片深邃的蓝色背景,中央是gti的金色鹰徽,下方写着“希腊-雅典战区总军事法庭”。
其他几个小窗口则是旁听席,已经有几个头像亮起——
判官何成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赫然在列,他的镜头背景似乎是他的临时办公室,简洁到近乎严苛。
蜂医、乌鲁鲁、夜莺、深蓝的头像也依次出现,他们似乎聚集在营地的某个通讯室里,表情都带着罕见的严肃和一丝鼓励。
甚至她还看到了远在萨拉热窝集团军司令部的几位后勤军官的头像。
没有多余的寒暄,甚至没有眼神交流的可能,庭审在一种极其严肃、高效、甚至有些压抑的氛围中直接开始。
主审法官是一位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权威感的中年男性,他的虚拟形象出现在主位,肩章显示着将官军衔。
书记员、检察官、辩护律师(由系统指派的一位陌生军官)的虚拟形象依次就位。
流程严格遵循着gti军事司法条例和韩国《军事刑法》,每一步都清晰、冰冷、且不容差错。
检察官首先发言,语调平铺直叙,再次概述了露娜两次被俘的事实经过,引用了大量的战场报告、战术记录以及内务处的调查结论。
他的用词精准而冷酷,将“失职”、“指挥失误”、“被俘耻辱”等字眼一次次抛出,仿佛在敲打着一面无声的鼓。
接着,是指派的辩护律师进行陈述。
这位律师显然提前做足了功课,他并没有否认事实,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极端战场环境”、“敌我力量悬殊”、“优先保障队员撤离”以及“被俘后未有任何背叛行为”上。
他调取了露娜过去所有的作战记录、获得的嘉奖(包括那枚乙支武功勋章),尤其重点强调了她在莫斯塔尔围城期间以及后续两个月里的表现——
“在降级为列兵后,依旧恪尽职守,于物资极度匮乏、敌情异常复杂之情况下,成功维持难民秩序,协调物资分配,参与防御作战,并协助营地重建工作,表现出色,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
他的陈述条理清晰,证据扎实。
旁听席上,蜂医微微点头,乌鲁鲁粗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这律师还行”的表情。
判官则始终面无表情,如同石雕。
然后,是证人问询环节。
蜂医作为医疗官,证实了露娜被俘后身体的伤情及可能遭受的待遇;
夜莺和深蓝则从战友角度,描述了当时战斗的惨烈和决策的艰难;
甚至一位后勤军官(之前那位少校)也远程作证,肯定了露娜在莫斯塔尔物资调配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整个过程,露娜保持沉默,只在法官询问时进行简短回答。
她看着屏幕上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听着那些关于自己功过是非的激烈辩论,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的荣耀与眼前的耻辱交织,战友的证言与冰冷的军法条款碰撞,让她仿佛被撕裂成两半。
最关键的时刻,在于对韩国军事刑法相关条款的援引和辩论。
辩护律师显然深入研究过:
“尊敬的法庭,” 律师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来,“根据《大韩民国军事刑法》规定:‘军人于战斗中被俘,非因本人贪生怕死、主动投降,且被俘期间无背叛国家、军队之行为,并于事后经证明已尽最大努力抵抗者,得视其情节,减轻或免除其刑责。’”
“同时,” 他继续说道,“参照法律中关于‘戴罪立功’之精神,当事人露娜在原审判决后,于莫斯塔尔期间之表现,有目共睹,完全符合‘确有悔改表现,并有重大立功表现’之要件。我方恳请法庭,综合考虑极端战场环境、当事人过往战功及后续表现,依法予以改判,恢复其应有之军衔与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