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481章 冠带闲住是种不伤颜面却明晃晃的惩戒(第2页)
在大明的官场规矩里,冠带闲住与致仕,看似都是官员离开朝堂返回故里,内里的分量却大不相同。
前者多半带着几分不得已的意味,或是办事出了差错,或是卷入了是非纷争,总之是触了朝廷的忌讳。
虽没彻底剥去官身,那顶代表身份的冠帽、一身象征品级的袍服还能留着,却没了实际的职权,更谈不上俸禄进项,
不过是让你带着这层“体面”回原籍待着,说白了,是种不伤颜面却明晃晃的惩戒。
这般处置下来,官员往后想再被起用,怕是难如登天,
除非遇上大赦或是捐纳之类的特例,否则多半只能在乡野间消磨余生。
致仕则是另一番光景。
这是朝廷给到老臣的体面,到了年纪,通常是七十岁,或是身子骨实在撑不住了,便可以主动请辞,或是由朝廷劝着退下来。
走的是正经章程,卸任后还能按着品级领些俸禄,有的甚至能保一家徭役全免。
虽说大多是回籍养老,可真遇上朝廷有急难,或是少了个能挑大梁的,被重新征召回去的也不是没有。
一个是带着几分罚没的“赋闲”,一个是合乎规矩的“退休”,单看名目相近,内里的荣宠与贬抑,却是天差地别。
所谓“赐归”不过是“冠带闲住”的一种委婉说法罢了,
是以“皇帝恩赐回乡”为名义,赋予罢职行为一定的荣誉性。
这种说法多见于对曾有功勋或位高者的处置,用“赐”字掩盖惩戒性质,显得更为体面。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
李旦仿佛如释重负,
“不知犬子对先生可还恭敬?若有失礼之处,小人一定狠狠责罚他。”
“哈哈哈哈,李员外说笑了。”
徐光启朗声一笑,抬手抚了抚颌下的短须,目光温和地扫过李国助,语气里满是恳切,
“我与令郎这些时日相处,早已是亦师亦友的情分。”
“他待我素来敬重,衣食住行照料得周周全全,直如上宾一般,半分失礼的地方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