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 作品

第510章 让他尝尝咱们永明镇18磅炮的滋味(第2页)

“司令,永明镇已承诺,只要协议达成,商馆的生丝和毛皮采购价降低一成,”

“这对公司全年利润是笔不小的补充。”

桑特沃特立刻补充:

“格罗宁根号的货舱空着,早一天谈成,就能早一天装货回巴达维亚。”

“台风季还有一个月,拖不起。”

宋克心里明镜似的,永明荷兰商馆本就是东印度公司的据点,给商馆特权,实则是给公司让利。

但二十万两的赔偿像块巨石压在心头,他敲了敲桌子,对林登万道:

“东印度公司可以接受移交堡垒,也能承诺不再骚扰福建沿海、送还劳工。”

“但赔偿……最多五万两白银,这是巴达维亚的死命令,再多一分,我只能请辞。”

宋克同意保留堡垒,实则暗藏重回澎湖的妄想,却不知李国助早已算准:

有永明镇的舰队在,有忠魂堡的明军驻守,荷兰人再也无法踏足澎湖。

至于同意赔偿5万两,看似是妥协,实则是李国助用火力优势和贸易筹码织成的网,

东印度公司要想保住东亚市场,就必须付出这笔“学费”。

历史上,明朝确曾提出过5万两白银的赔偿,但宋克并没有同意。

李国助没接话,反而让郑芝龙摊开一本账册:

“宋克司令不妨看看,澎湖之战,明军耗银十八万两,含火药、军饷、战船修补;”

“被掳劳工一千一百五十人,活下来不足三百,抚恤金按每人百两算,需七万两。”

“合计二十五万两。我们只要二十万,已是让步。”

他合上账册,语气平稳却带着锋芒:“五万两?连劳工的骨头都埋不起。”

俞咨皋在旁按剑附和:

“红毛夷在堡里屯的火药、粮食,少说值三万两,移交时折算进去,也不够零头。”

宋克的脸涨红了。

他知道雷耶斯说的“让利”是实,但二十万两实在超出底线。

“十万两,”他咬牙道,“分两期支付,用大员港的鹿皮抵一半。再多一分,不必谈了。”

“二十万两,一分不能少。”

李国助寸步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