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听水夜半更 作品

第四九八章 北线尾伏击战

崇祯十一年二月初一拂晓,台湾禾寮港的海滩上,护国军一旅的将士们如潮水般涌上滩头。这是收复台湾战役中最关键的登陆行动,一场展现护国军军事组织艺术的经典战例。在短短几个时辰内,护国军完成了从海上到陆地的战术转换,建立起稳固的滩头阵地,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抢滩登陆的闪电行动?展现了护国军惊人的执行力。第一批登陆艇刚靠岸,训练有素的士兵们就迅速跃入齐膝深的海水中,以战斗队形向两侧展开。左翼由成均率领,右翼由孙临指挥,两支分队如同张开的铁钳,迅速控制了长约两里的海岸线。工兵们紧随其后,在滩头设置简易防御工事,挖掘战壕,架设鹿砦。与此同时,信号兵在制高点竖起张字帅旗和日月星辰旗,向后续部队传递安全信号。整个登陆过程井然有序,各兵种配合默契,充分体现了护国军平日的严格训练。

马匹与物资的快速投送?构成了登陆作战的重要环节。当滩头阵地初步稳固后,几十余艘专门运载马匹的"马船"开始靠岸。水手们熟练地放下特制跳板,这些跳板宽度可容两马并行,表面刻意制作粗糙,免得马蹄打滑。战马在驭手的引导下,踏着稳健的步伐登上陆地。不到一个时辰,三百余匹战马全部安全上岸。与此同时,后勤部队也开始卸载粮草、和火药等作战物资。张好古特别重视后勤保障,曾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但先行,还要足够",这一理念在此次登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袁飞作为先锋探马统领,在登陆后立即派出十二支侦察小队,每队五人,呈扇形向内陆推进。这些侦察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擅长隐蔽行动和地形判断。他们使用旗语和号角传递信息,在重要路口留下特定标记。护国军的情报系统极为高效,重要军情能够在半刻钟内传回指挥部。正是这套精密的情报网络,使得护国军能够及时发现荷兰人的反击行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当滩头阵地巩固后,水师陆战队开始上岸接替一旅的防御位置。这种轮换不是简单的换防,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战术调整:对于这种换防,护国军是演练了无数次。一旅将士将外围警戒任务移交给陆战队后,立即向中心区域集结,组成攻击阵型。陆战队则依托一旅建立的工事,进一步强化防御。这种无缝衔接的部队轮换,既保证了阵地安全,又使主力部队能够随时投入进攻,体现了护国军高度的战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