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荷兰旗舰“考文垂”号沉
“放!放!放!”郑芝龙站在船头,满脸涨得通红,他的喉咙因为长时间的高声呼喊已经变得沙哑,但他仍然不停地挥舞着手臂,声嘶力竭地发出一道道命令。
福建水师的士兵们听到命令,毫不犹豫地将新型“火龙出水”火箭点燃,然后迅速发射出去。这些火箭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荷兰舰队,在空中划过一道道耀眼的弧线。
与此同时,还有松江府出产的新式火炮也加入了战斗。这些火炮威力巨大,每一发炮弹都能在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水花。
考乌站在荷兰舰队的旗舰“克登霍夫”号上,惊恐地看着这一幕。他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竟然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这些火箭不仅射程远超欧洲同类武器,而且其爆炸威力更是惊人,一旦命中目标,就会引发巨大的爆炸,将周围的一切都炸得粉碎。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克登霍夫”号、“科克尔克”号、“安克文”号三艘战舰相继中弹沉没。荷兰舰队的阵脚顿时大乱,原本紧密的阵型瞬间被冲散。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荷兰舰队的指挥官们惊慌失措,他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舰一艘接一艘地被击沉。
最终,荷兰舰队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开始向东南方向溃逃。他们的船只在海面上狼狈不堪地逃窜,仿佛一群受惊的兔子。
崇祯十一年五月月二十二日正午,当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残部驶入澎湖列岛附近时,考乌·德·雷曼站在"考文垂"号舰桥上,用望远镜扫视着这片熟悉的航路。他绝不会想到,此刻他精心绘制的海图上,一个被标注为"安全锚地"的水域,即将成为荷兰舰队的集体坟场。
五省水师督抚张好古的作战室内,墙壁上挂满澎湖海域的精细海图。他用朱砂笔圈出的包围圈,其精度令现代军事学家惊叹。他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秘密研究台湾的收复事宜,将台湾海峡划分为七个战术区,每个区都配备不同功能的战船和火炮。
"东南三十海里处有暗礁群,是天然的伏击区。"张好古的另一水师统领李明忠指着海图解释道。这位深谙《武经总要》的老将,特意选择在潮汐转换的午时发起总攻——此时海水流向恰好能将荷兰舰队推向预设的炮火覆盖区。更精妙的是,他利用澎湖列岛的复杂地形,完全遮蔽了护国水师的行动痕迹,使荷兰人直到最后一刻才惊觉已深陷重围。
当郑琦率领的护国水师突然从暗礁后杀出时,荷兰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炮火密度。这些装备在"镇海"级战船上的新型"松江炮",是东西方科技融合的典范。火炮身管采用复合铸造技术,结合了新材料的使用,使得炮管寿命延长三倍的同时,还能承受更高的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