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荷兰旗舰“考文垂”号沉(第2页)
"注意瞄准敌舰吃水线!"郑琦的指令通过旗语迅速传递。护国水师采用的延时引信技术,其精度远超同期欧洲水平。当开花弹在荷兰舰体内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会在密闭空间内反复折射,这种"内爆效应"让木质结构的荷兰战舰如同被巨锤从内部敲碎的蛋壳。历史记录显示,旗舰"考文垂"号中弹后仅两刻钟就断成两截沉没,正是这种战术运用的最佳证明。
郑琦指挥的"四面围歼"战术,堪称古代海战的巅峰之作。他将舰队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攻击群,每个群又细分为主攻、佯攻和预备三个梯队。这种立体化攻击模式,完全压制了荷兰舰队传统的线列战术。
"北群加速!压制敌旗舰!"随着郑琦的旗语,北群战船突然改变队形,从原本的护卫阵型转为楔形突击阵。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法让荷兰炮手顾此失彼,因为护国水师的火炮射速是荷兰人的两倍——这得益于张好古改良的炮架稳定系统和标准化弹药。考乌在最后的航海日志中绝望地写道:"他们的炮火如同暴雨,而我们每轮齐射都要间隔三分钟,这简直是屠杀。"
护国水师的胜利并非偶然。张好古在几年前就开始秘密研发新式火炮,他在松江府设立的器械总局,网罗了来自福建、广东甚至日本的工匠。再加上师兄孙元化统领,这些"松江炮"的研发过程中,创造性地将佛郎机炮的炮膛结构与传统火铳的装填系统结合,大大提升了射速。
崇祯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晨光初现的澎湖海域上,"考文垂"号旗舰的舰桥在朝阳下投下长长的阴影。考乌·德·雷曼最后一次整理他的金丝镶边军装,指尖轻抚着那本《孙子兵法》——这本他年轻时在莱顿大学图书馆随手翻阅的东方兵书,此刻竟成了命运最辛辣的注脚。
郑琦站在护国水师"定海"号旗舰的指挥台上,手中令旗的每一次挥动都经过精密计算。他麾下的炮手们早已完成最后一次装填检查,这种源自张好古督造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使得每门"松江炮"的射击间隔精确到7.2秒——恰好是荷兰人装填一轮炮弹所需时间的两倍。
"最后一个基数,集中火力!"郑琦的声音通过旗语传遍整个舰队。上百门火炮的硝烟突然遮蔽了晨光,这种被称为"雷霆齐射"的战术,是护国军水师在无数次模拟演练中打磨出的致命杀招。考乌绝望地发现,他那些引以为傲的欧洲火炮,在射程和精度上都落后于这些改良自佛朗机技术的东方巨炮。
当第一枚开花弹在"考文垂"号左舷炸开时,考乌突然想起《孙子兵法》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箴言。这个曾被他视为异端邪说的东方智慧,此刻正以最残酷的方式展现其真理性。护国水师的战术完美诠释了"虚实之变"——他们故意放荷兰舰队进入澎湖,利用潮汐和地形布下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