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65章 唐朝名将徐世绩(第2页)

此后,李绩便正式成为唐朝的将领,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武德二年(619年),窦建德率军攻打黎阳,李绩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窦建德。窦建德素闻李绩之名,对其颇为优待,任命他为左骁卫大将军,还将其父亲李盖留在身边作为人质。但李绩心系唐朝,暗中谋划回归。他先是劝说窦建德进攻孟海公,意图借此分散窦建德的兵力,而后又准备趁机劫持窦建德归附唐朝,可惜计划泄露,只得与心腹郭孝恪一同逃往长安。李渊并未因他投降窦建德而责难他,反而更加信任,仍命其跟随李世民征战。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李绩随军出征。在攻打洛阳的战役中,李绩多次击败王世充的军队,还截断了王世充的粮道,为最终攻克洛阳立下大功。同年,窦建德率军救援王世充,李绩又参与了虎牢关之战,助李世民一举击败窦建德与王世充的联军,彻底平定了中原地区。战后,李绩因功被封为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食邑增加至一千五百户。

武德五年(622年),李绩又奉命讨伐刘黑闼。刘黑闼是窦建德的旧部,起兵反唐后势如破竹,唐军多次征讨均未能取胜。李绩与李世民率军前往,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先击溃刘黑闼的外围势力,再对其主力发起猛攻,最终大败刘黑闼,平定了河北地区。此后,李绩又先后率军击败了徐圆朗、辅公祏等割据势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扫清了障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并州地处北方边境,是抵御突厥入侵的前沿阵地。李绩在并州任职长达十六年,他积极整顿军备,安抚边民,推行屯田政策,使得并州兵力强盛、粮草充足,突厥人不敢轻易南下侵扰。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隋炀帝当年劳民伤财修筑长城,以抵御突厥,却收效甚微。如今李绩镇守并州,突厥望风而逃,他的作用比长城还要大啊!”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决定对突厥发起大规模进攻,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李绩为副总管,兵分几路讨伐突厥。李绩率军从云中出发,与突厥军队在白道展开激战,大败突厥军。随后,李靖率精兵夜袭突厥牙帐,李绩则率军在碛口设伏,截断了突厥的退路。突厥可汗颉利兵败后,想从碛口逃往漠北,被李绩率军拦住,颉利无奈之下只得投降。经此一役,东突厥汗国灭亡,唐朝的北方边境得以安定。李绩因功被封为英国公,食邑三千户。

贞观十五年(641年),薛延陀部首领夷男派遣其子大度设率军十万进攻突厥李思摩部,唐太宗命李绩率军前往救援。李绩率唐军抵达朔州后,大度设正率军追击李思摩部,李绩亲率精锐骑兵六千突袭薛延陀军,大度设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而逃。李绩率军追击至青山,斩杀薛延陀军三千余人,俘虏五万余人,缴获牛羊马匹无数,彻底击败了薛延陀军,再次稳固了唐朝的北方边疆。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李绩名列其中,足见其在唐王朝中的地位。同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任命李绩为太子詹事,辅佐太子。唐太宗曾对李绩说:“朕想将太子托付给你,你以往不负李密,如今也定然不会负朕。”李绩感动得泪流满面,叩首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