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65章 唐朝名将徐世绩(第3页)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重,临终前对太子李治说:“李绩才智过人,但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难以驾驭。朕将他贬为叠州都督,待朕死后,你再将他召回,任命为宰相,他定会对你感恩戴德,尽心辅佐。”于是唐太宗下诏将李绩贬为叠州都督。李绩接到诏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起身赴任。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遵照唐太宗的遗命,将李绩召回长安,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封司空。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想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大臣多持反对意见,唯独李绩态度暧昧。唐高宗私下询问李绩的意见,李绩回答道:“此乃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呢?”正是这句话坚定了唐高宗废后立武的决心。武则天成为皇后后,对李绩颇为感激与信任,李绩在朝中的地位也更加稳固。

显庆二年(657年),李绩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高句丽。高句丽是当时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强国,长期与唐朝为敌。李绩率军渡过辽水,攻克高句丽的重镇新城,而后乘胜进军,连破高句丽十六城,歼敌数万。次年,李绩又与薛仁贵等将领配合,在金山大败高句丽军,斩杀高句丽军五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龙朔元年(661年),李绩再次率军讨伐高句丽,因当时天气严寒,粮草不济,被迫撤军。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内部发生内乱,唐高宗趁机再次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出征。李绩吸取上次的教训,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先率军攻克高句丽的西部重镇新城,而后兵分几路,对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形成合围之势。高句丽军顽强抵抗,唐军多次攻城均未能成功。李绩耐心等待时机,一面加紧攻城,一面派人招降高句丽的将领。

总章元年(668年),平壤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涣散,高句丽王高藏被迫投降。至此,历时多年的高句丽之战终于以唐朝的胜利告终,唐朝在高句丽故地设置了安东都护府,管辖其地。此时李绩已年过七十,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终于帮助唐朝平定了高句丽这一劲敌,为唐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最后的重大贡献。

总章二年(669年),李绩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唐高宗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下令辍朝七日,追赠李绩为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并将其陪葬昭陵,与唐太宗相伴。

李绩一生历经隋末乱世与唐初的稳定发展,从瓦岗军的少年将领到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再到辅佐唐高宗的重臣,他始终以忠诚与才智赢得了历代统治者的信任与重用。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一生战功赫赫,为唐王朝的统一与边疆稳定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品行端正,为人低调,从不居功自傲,深受时人与后人的敬仰。在唐初的众多名将中,李绩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事迹与精神也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喜欢徐氏略记请大家收藏:()徐氏略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