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70章 隋朝官员徐孝克

徐孝克(527-599),东海郯人(今山东郯城县),是陈左仆射徐陵的三弟。他的一生跨越了梁、陈、隋三个朝代,以孝顺、博学和高尚的品德着称于世。 徐孝克自幼聪慧,年少时就成为《周易》生,口才出众,能言善辩,擅长谈论玄理。长大后,他更是遍通五经,博览史籍,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善于写文章,不过他的文章更注重义理而非文采。梁太清初,徐孝克初入仕途,担任太学博士。

然而,梁末侯景之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京城大饥荒,百姓十有八九饿死,徐孝克为了赡养母亲,连粥饭都难以供给。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自己容貌出众的妻子臧氏,嫁给了侯景的部将孔景行,以换取谷帛来供养母亲。之后,徐孝克剃发为僧,改名法整,靠乞食来补充生活所需。而臧氏也不忘旧恩,多次私下送给他财物和食物,让他不至于穷困潦倒。后来孔景行战死,臧氏在途中等待多日,终于见到徐孝克,并表示愿意回归供养他,徐孝克默然无语,最终还俗,与臧氏再次成为夫妻。

陈天嘉年间,徐孝克被任命为县令,但这并非他所好,不久便离职。太建中,朝廷征他为秘书丞,他没有就职。后来他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又迁任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祯明初,徐孝克晋升为都官尚书、散骑常侍。至德年间,皇太子入学举行释奠仪式,百官陪列,徐孝克阐发《孝经》题意,后主还诏令皇太子面朝北方向他致敬,可见他在当时学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