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71章 隋朝官员徐善心(第2页)
入隋后的徐善心,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典籍整理与史学编纂中。隋文帝时期,朝廷正着力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文化体系,亟需梳理历代礼仪制度以定新制。徐善心承袭父学,对三代以来的礼典尤为精通,遂受命参与修订《五礼》。他遍历秘书省藏书,比对《周礼》《仪礼》等古经与南北各朝的礼仪沿革,凡遇歧义之处便旁征博引,反复考辨,最终促成《隋礼》的修成,为隋朝礼仪制度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奉诏续修《梁史》与《陈史》,因亲历陈朝兴衰,对陈朝史事的记载尤为详实,其手稿后来成为唐初编纂《南史》《陈书》的重要依据。
隋炀帝即位后,徐善心升任礼部侍郎,愈发受到重用。他曾多次随隋炀帝巡幸各地,每到一处便考索当地历史沿革与民风习俗,辑录成篇上奏,既为朝廷施政提供参考,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地方史资料。不过,隋炀帝后期穷奢极欲,三征高句丽、大修运河,致使民怨沸腾,徐善心虽身处朝堂,却始终保持着清醒——他曾多次上书劝谏,建议炀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虽未被采纳,却也坚守着臣子的直谏本分。
大业十四年(618年),江都之变爆发。当时隋炀帝滞留江都,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率兵闯入宫中弑杀炀帝,随后召集百官,逼迫众人拥戴自己为帝。百官多惧其威势,或伏地称臣,或仓皇逃窜,徐善心却依旧身着朝服,缓步走入朝堂,面对宇文化及的威逼,始终昂首不拜。宇文化及的党羽历数其“抗命之罪”,他厉声回应:“主上虽有失德,然臣子无弑君之理!尔等叛逆弑主,欲逼忠臣附逆,何其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