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 作品
第372章 南陈官员徐德言(第3页)
这场“破镜重圆”的奇遇,很快在长安传开,时人无不感叹二人的忠贞与杨素的豁达。徐德言与乐昌公主重逢后,并未沉溺于过往,而是在长安城南寻了一处小院,过上了平淡的日子。徐德言不再提仕进之事,每日或与公主共理花木,或整理旧时诗文,乐昌公主也收起了宫廷中的娇贵,亲手缝制衣衫、烹煮羹汤。他们将那面合二为一的铜镜供奉在堂中,镜面虽有裂痕,却依旧能映出彼此的白发与皱纹——那裂痕成了他们爱情里最深刻的印记,提醒着乱世里的相守何其不易。
隋末战乱再起时,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已携手走过数十载,他们带着那面铜镜,避居江南故里。有人曾问徐德言:“当年破镜之时,可知今日真能团圆?”他指着铜镜上的裂痕笑道:“镜可破,心不可破。心若相守,纵隔千里,亦如咫尺。”贞观初年,二人相继离世,临终前仍嘱咐子孙将那面铜镜随葬——他们的故事,却随着那面铜镜的传说,一代代流传下来。
后世文人墨客常以“破镜重圆”为题作诗撰文,李白曾写“乐昌公主失萧郎,半镜流年欲断肠”,李商隐亦有“只应惟柳絮,狼藉逐风回”暗喻其事。这则故事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仍动人心魄,不仅因它有“乱世相逢”的传奇,更因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用“半片铜镜”诠释了爱情的本质:不是锦衣玉食的堆砌,而是危难时的相托、离散后的坚守、重逢后的珍惜。徐德言虽无惊天伟业,却以一份“宁负岁月不负君”的深情,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比功名更恒久的印记——这或许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始终铭记他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