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峥 作品

第55章 狐岐洞(第3页)

(清谈发端于有道先生的看法:陈寅恪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尚清谈,其发起者即是郭泰。其《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三篇《清谈误国》曰: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详细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启自郭泰,成于阮籍。他们都是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当局合作的人物。)

(“隐不违亲”句:出自《后汉书郭太传》。)

该男子所引,是汝南名士范滂的对郭林宗的评价,意为郭隐居时不违逆父母祖辈,出世时忠贞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是对其旷世人格极高的赞誉。

子献实在按捺不住:“敢问先生尊姓……”

“子献,”子猷使个眼色,止退了兄弟的冒失莽撞,遂向男子引见诸位弟妹,“叔夜先生,这几位均是我郭门子弟,来,你们还不快快见礼。”

短暂的震惊过后,大家一时有些手忙脚乱,赶紧上前还礼致意。

“什么,叔夜先生,”唯有子献目光一滞,呢喃了几声,声线陡然尖细起来,兼带几分磕巴,试图再度确认,“依哥哥之言……咱们面前的这位,莫非便是——中散大夫嵇先生?!”

(中散大夫:官名,西汉平帝置,掌顾问应对,论议政事,无常事,唯诏令所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多养老疾,无职事。)

“散官闲职耳,不足置之齿牙间,在下山阳嵇康。”男子优雅地躬身而起,那随意平和的情态,轻描淡写的语调,似乎若非旁人提醒,连他自己都要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官居何职。

抱琴的少年也向众人鞠躬行礼,面带欣喜之色。

“这是在下的弟子赵浚,”嵇康浅笑着转向子猷,略显意外地探问,“我们初来乍到,贤侄如何识得鄙人哪?”

(赵浚:即赵至,字景真【约249—289】,代郡【今山西蔚县】人。出身清寒,苦读成名。与嵇康兄子蕃善,嵇康甚称之。官至辽东从事,以断狱精审著称,据传他是嵇康唯一有记载的弟子。赵至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名气很大。他写了很多文章,但是传世至今的只有两篇,尤其是收入《昭明文选》的《与嵇茂齐书》,被刘勰推为“书记”类的佳作,与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并列。其事迹被载入《晋书文苑列传》,《世说新语》也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