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沧州市肃宁县非遗-内画、南词、翻子拳、画眉张口技
沧州市肃宁县非遗瑰宝:内画、南词、翻子拳与画眉张口技 在燕赵大地的文化长河中,沧州市肃宁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内画、南词、翻子拳与画眉张口技这四项非遗,犹如四朵绚丽的文化之花,各自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共同勾勒出肃宁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一、内画:方寸之间的艺术传奇
历史渊源
内画,又称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其产生与高度透明玻璃的炼制、掏膛技术的成功密不可分。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肃宁内画作为冀派内画的重要分支,承载着这一古老技艺的智慧与精髓。
技艺特色
肃宁内画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水晶、玻璃、玛瑙等材质的料器内壁,反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其作品题材广泛,涵盖肖像、花鸟虫鱼、人物、山水、动物、风景建筑等,格调典雅、笔触精妙,被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内画工艺品的制作分为制坯和绘制两大步骤,制坯需要开坯、成型、掏堂等八个步骤,绘制则需要勾线、皴染、着色、落款等20余道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
创新发展
省级非遗项目肃宁内画代表性传承人尹庆元,在创作时突破了过去传统的水晶球、鼻烟壶、屏风、花瓶等载体,将画笔转向了香炉、小夜灯、打火机、香水瓶、茶叶罐等新载体上。他推出的内画香炉、内画时尚款茶叶罐礼品、内画小夜灯、《红楼梦》内画等文创系列产品入选“中国好礼”。这些产品的画面,或沧州风物、或历史名人、或自然山水,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尹庆元通过产品创新,赋予了传统技艺新的生命,让肃宁内画这一传统非遗技艺有了更多的时尚气息,也让其品牌影响力及肃宁地方知名度都有所提升。
二、南词:曲调文静的艺术瑰宝
历史传承
南词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民间曲艺,在肃宁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演唱艺术在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既要自己操持乐器,又要把生、旦、净、丑各类角色的声调、性格、表情刻画出来。虽然是一人独唱,但所造成的戏剧气氛却好像有许多人在同台唱戏一样。
表演形式
南词是唱、奏、念、白、表相间的表演形式,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词常用曲调有词调、赋调、紧赋、平湖、紧平湖,俗称“五柱头”。调和调式转换较多,也有板腔变化。其曲调文静优美,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间隔衬字流畅动听,有的还有大段起板、间奏、尾奏等器乐段。这些器乐段在开演之前或休息之后必奏一曲,以显示该班社的艺术水平和起到静场的作用。所用曲子多为江南丝竹,如《四合如意》《得胜令》《三六》等,最具特色的是南词的《将军令》(也称《文将军》)。主要乐器有箫、笙、扬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