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作品

第787章 太原市尖草坪区非遗-三给背铁棍、拔花花、傅山传说

太原市尖草坪区非遗三绝:三给背铁棍、拔花花与傅山传说的文化解码

在太原市尖草坪区这片承载着千年晋阳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三给背铁棍的空中艺术、拔花花的竞技豪情、傅山传说的精神图谱,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非遗文化长卷。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当代社会价值重构的重要资源。

一、三给背铁棍:铁架上的空中戏剧

历史渊源与技艺特征

三给背铁棍起源于尖草坪区柴村街办三给村,已有近三百年传承历史。

其表演以铁制架子为载体,男性青壮年将固定于身体的铁架承载装扮成戏剧角色的儿童(最多三人),通过十字步与身体颤动配合鼓点行进。

铁架隐于服饰内,形成“空中戏剧”的独特视觉效果。

与清徐背棍相比,三给背铁棍的套装方法更具地方特色,如女性表演者的参与成为独特标识。

表演形态与文化功能

表演内容取材于《西厢记》《穆桂英挂帅》等传统戏曲,孩童悬于半空眉眼灵动,背棍者步履沉稳,将戏剧的悲欢扛在肩头。

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无言的戏剧”形式,实现民间艺术与戏曲文化的深度融合。

每年区级大型文艺展演中,三给背铁棍都是压轴节目,吸引数万观众围观,成为凝聚社区认同的文化符号。

传承创新与当代实践

第五代传人李建国将铁架重量从60斤减至45斤,并研发可拆卸式铁架便于运输。

其团队开发的“迷你背棍”文创产品,将戏剧人物缩小至30厘米高,搭配Ar技术扫描后可观看完整表演视频,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2024年,三给背铁棍与方特主题乐园合作推出沉浸式演出,使传统技艺转化为现代文旅产品。

二、拔花花:木架上的生命竞技

起源传说与仪式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