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丝膝枕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七章(第3页)

那些试图螳臂当车者,无论是盘踞地方的豪强世家门阀,世袭罔替的武勋、贪墨渎职的官僚,还是妄图投机取巧的商贾,都已在今日朝堂之上,被皇帝用最冷酷的旨意和血腥的预告,宣判了结局

——要么融入这滚滚向前的巨轮,成为推动它的一部分;要么,就被彻底碾碎,化为尘埃,连一丝痕迹都不会留,以陛下登基以来的手段,估计接下来便是一波接一波的,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百战穿甲军雷霆扫穴,十万百战穿甲军,地方州府何人,何地,能挡?

——————

皇宫,御书房,西暖阁。

殿内的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驱散了盛夏的暑热。李景炎已换下沉重的朝服,着一身玄色常服,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御案后。案上堆积的奏章已被整理过,但依旧如小山般高耸。

他端起青玉茶盏,浅啜一口清茶,眉宇间那朝堂上的锐利锋芒稍稍内敛,但眼神深处那份洞悉一切的沉静与掌控感,却丝毫未减。

“陛下,”侍立在侧太监小福子,低眉顺眼,声音平稳地汇报:“方才散朝,群臣反应各异。郑尚书面色不佳,与侍郎低语后便匆匆回吏部,想必是去拟那考成章程了。几位勋贵老将,如定远伯、武安侯等,出殿时面沉似水,私下交谈颇有怨怼,但被晋国公厉声呵斥,不敢再多言。王尚书与工部沈尚书同行,商议钱粮与工坊之事,颇为急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景炎指尖在光滑的茶盏边缘轻轻摩挲,闻言只是淡淡“嗯”了一声。群臣的反应,皆在他预料之中。恐惧、怨恨、不甘,甚至阳奉阴违的串联,都是旧势力反扑的前奏。

他需要的,就是这股压力,迫使那些还存有侥幸之心的人做出选择。

——————

殿内沉水香在兽耳铜炉里静燃,青烟袅娜,缠绕着沉默的空气。

这份沉静被门外太监一声通传打破:“启禀陛下,礼部尚书李元洪殿外候见。”

李景炎搁下手中那管几乎被汗水浸湿的朱笔,笔尖上一点鲜红欲滴未落:“宣。”

殿门沉沉开启,礼部尚书李元洪,这位须发皆白、历经四朝的老臣,身着深绯色一品仙鹤补服,步履蹒跚却又一丝不苟地趋入殿中。

他行至御案前数步之地,袍袖一展,颤巍巍地跪伏下去,额头触碰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发出沉闷的轻响。

“老臣李元洪,叩见吾皇万岁。”

“平身。”李景炎的声音清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质地,却努力压着一份与年纪不符的沉稳:“赐座。”

小太监无声地搬来一个锦墩。李元洪谢恩,侧身坐下,只敢挨着半边,脊背依旧绷得紧直,双手捧着一卷厚厚的册子,他清了清有些干涩的喉咙,苍老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里回荡:

“陛下大婚吉期定于十日后,老臣特来奏报各项仪程细则,请陛下圣裁。”

李景炎的目光落在老尚书沟壑纵横的脸上,微微颔首:“讲。”

“其一,奉迎皇后凤舆入宫路线,经钦天监会同礼部反复斟酌,已最终勘定。”李元洪展开册页,指尖划过一行行工整的小楷:“凤舆自午门正门入,循中轴御道,依次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入乾清门,最终抵达坤宁宫。此乃国朝定制,象征乾坤交泰,中正至尊。沿途净水泼街,黄沙铺道,卤簿仪仗全副……”

“其二,婚宴设席。”李元洪翻过一页,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悦:“依祖制并取吉兆,共设九百九十九席于太和殿前广场及东西两庑,取‘长长久久’、‘帝后同心’之祥瑞。宗室勋贵、文武百官、各藩属国及四方使节依序入席。此乃各国贺礼清单,请陛下御览。”

他双手将另一份清单恭敬地举过头顶。

侍立的小太监趋步上前接过,轻轻放在御案堆积的奏疏旁。那清单极长,卷轴几乎垂落到地面。

李元洪苍老而平稳的声音还在继续,念诵着每一项繁琐至极的细节:何时祭告天地太庙,何时帝后行合卺礼,何时接受百官朝贺,何时赐宴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