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浓情 作品

第312章 雪山行(第2页)

不远处,一个抱着襁褓的年轻妇人,正焦急地踮着脚尖,目光在攒动的人头间急切穿梭。

当看到丈夫那高大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林虎的队伍中时,她眼中瞬间迸发出光亮,不顾一切地用力挥手。

怀中的婴儿似乎也感应到母亲焦灼的情绪,咿咿呀呀地伸出粉嫩的小手,朝着父亲的方向抓挠。

队列中的丈夫似有所感,猛地回头,目光如电,精准地穿越人群缝隙,牢牢锁定了妻儿。

他不能离队,只能死死咬住牙关,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近乎是凶狠地点了一下头,嘴唇无声地开合,清晰地吐出两个字:“等我!”

那眼神中,有铁血战士一往无前的决绝,更有丈夫与父亲那沉甸甸得几乎要将人压垮的温柔与牵挂。

妇人看清了口型,泪水瞬间决堤,她用力点头,将脸深深地埋进孩子的襁褓,瘦弱的肩膀无声地、剧烈地耸动着。

一个约莫十来岁、冻得脸蛋通红的半大小子,像条滑溜的泥鳅,灵活地钻过人群缝隙,跑到虎痴那支彪悍如移动铁塔的队伍旁。

他仰起头,对着队伍中一个络腮胡子、像铁塔般壮实的大汉扯着嗓子喊。

“爹!爹!娘让我告诉你,家里她照看着哩!叫你甭操心!等你回来,她给你擀最筋道的面条!卧两个荷包蛋!”

那大汉正是虎痴麾下的一名什长,他低头看着儿子冻得发红却写满崇拜的小脸,那张在战场上面对敌人时狰狞如恶鬼的面孔,此刻竟流露出一种近乎笨拙的柔和与无措。

他伸出蒲扇般、布满厚茧和老茧的大手,习惯性地想揉揉儿子的脑袋,却在半途停住,生怕自己粗糙的手弄疼了孩子。

最终只是轻轻地、带着无限怜惜地拍了下儿子单薄的肩膀,瓮声瓮气地道。

“知道了!好小子!回去告诉你娘,叫她安心在家待着!爹……爹给她挣粮食回来!”

小子像得了军令,用力挺起小胸脯,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定光芒。

离别的低语、压抑的啜泣、反复的叮咛、孩童稚嫩的呼喊……这些人间最朴素也最沉重的声音,交织在冰冷刺骨的晨风里,汇成了一曲无字的悲歌。

这饱含着烟火气的牵绊与离愁,远比任何激昂的战鼓号角更能刺痛人心,却也悄然化作一股沉甸甸的、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注入每一个即将踏入未知险境的将士心田。

朱钰默默伫立在土台上,深邃的目光如古井无波,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深吸一口带着寒意与离愁的空气,稳步走下土台,缓步穿行于即将开拔的队列之间。

他走到高破奴面前,这位久经沙场、鬓角已染霜华的老将立刻抱拳欲行礼。

朱钰抬手止住,目光落在他腰间悬挂的皮质水囊上,语气带着晚辈般的关切。

“高尘君,山中深涧寒潭之水,切莫贪凉直饮。务必叮嘱兄弟们,水必烧滚,莫因一时之快误了肠胃,损了战力,伤了自己!”

高破奴心头一暖,那被岁月风霜打磨得如同岩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动的纹路,沉声应道。

“主上思虑周全,末将谨记于心!定让兄弟们喝热水!”

行至程有山处,这位性烈如火、以悍勇闻名的将领,正拧着眉头,低声呵斥一个因紧张而手忙脚乱整理背囊的年轻士兵。

朱钰伸出手,沉稳地拍了拍程有山肌肉虬结的手臂。

“程尘君,此去如苍鹰搏兔,贵在迅猛。然鹰击长空,亦需明察秋毫之末。遇事当多思量,谋定而后动,戒急戒躁,方为万全之策。”

程有山神色一凛,那股子冲天的急躁之气瞬间收敛,他抱拳躬身,声音带着受教后的郑重。

“谢主上金玉良言!末将定当慎思明辨,不辱使命!”

林虎的队伍军容最为整肃,士兵们目光沉静,动作利落。

朱钰在林虎面前站定,看着他因连日劳顿略显清瘦却更显精悍干练的面容。

“林尘君,你心思缜密,洞察秋毫。五路之中,你部路途最遥,所经之地形最为复杂险峻。所携地图,可已烂熟于心?向导之人,是否绝对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