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回 石呆子的命(122)(第3页)
而石呆子的遭遇也引起了一位番国富商的注意,富商名叫周仁。周仁家财万贯,却为富不仁,一心只想着收集奇珍异宝。他派人找到石呆子,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那些扇子。石呆子严词拒绝:“这些扇子是我家族的传承,多少钱我都不卖!它们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荣耀,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周仁不甘心,多次派人骚扰石呆子。石呆子的生活再次陷入混乱,每天都要面对周仁手下的纠缠和威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走了贾赦,又来了个周仁。
与此同时,石滨小伙子坐不住了,18岁长大了,性格豪爽,却容易冲动。他见大伯又遭受如此欺负,心中怒火中烧,主张要去找贾赦和周仁算账,为石家讨回公道。石呆子拦住他,苦口婆心地说道:“不可鲁莽行事,如今扇子已经回来,莫要再生事端。我们不能以暴制暴,否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然而,石滨哪里听得进去。他瞒着石呆子,独自前往贾府,在门口大闹。贾府的家丁们如狼似虎,却都不是石滨的对手,这几年石滨的武功也是大有长进。石滨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
就在这时,一位神秘的老者出现了。老者名叫刘伯韵,他仙风道骨,目光深邃,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刘伯韵见石呆子命运多舛,心生怜悯。他找到石呆子,缓缓说道:“我可以帮你,但你需得答应我一个条件。”石呆子疑惑地看着他,问道:“老先生请讲。”刘伯韵郑重地说道:“日后你需得用这扇子多做善事,造福百姓。让这些扇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藏,更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石呆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深知,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为家族积德的善举。
刘伯韵略施法术,让周仁打消了购买扇子的念头。周仁原本满心贪婪,一心想要得到那些扇子。但在刘伯韵的法术下,他突然觉得那些扇子不再有吸引力,自己的执念也变得毫无意义。同时,刘伯温也让石滨冷静了下来。石滨原本一心想要复仇,在刘伯韵的开导下,他明白了冲动行事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石呆子感激涕零,对刘伯韵千恩万谢。他决定按照刘伯韵的嘱咐去做,用这些扇子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他开始带着扇子走街串巷,向人们讲述这些扇子背后的故事,传播家族的文化。每一把扇子都有着独特的工艺和历史,石呆子讲得绘声绘色,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渐渐地,石呆子的名声越来越响,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日益增加。他不再是那个被人欺负的可怜人,而是成为了一个传播文化、受人尊重的使者。
然而,好景不长,贾赦见石呆子再次出名,心中嫉妒之火熊熊燃烧。他觉得石呆子的存在就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于是又打起了坏主意。他勾结了当地的一位官员,诬陷石呆子私藏违禁物品,企图再次夺走扇子。那官员平日里就与贾赦狼狈为奸,收了贾赦的贿赂,便不问青红皂白,带人冲向石呆子的家中。
石呆子再次陷入困境,这次连迎春和张云郎也坐不住了。他们深知贾赦的恶行,如果不加以制止,石呆子将永无宁日。他们四处奔走,寻求帮助。迎春找到贾母,向她诉说了事情的真相,希望贾母能主持公道。贾母听后,对贾赦的行为感到愤怒,严厉地斥责了他。张云郎则去找了一些平日里与贾府交好的权贵,希望他们能出面说情。
一些曾经受过石呆子帮助的百姓也纷纷站出来,为他作证。他们在公堂上声泪俱下,讲述着石呆子的善良和正直。在众人的努力下,贾赦的阴谋再次破产。那官员也因为徇私舞弊,被革职查办。
经过这一系列的波折,石呆子终于明白,只有强大自己,才能真正守护住家族的宝物。他决定用扇子开办一个学堂,教授孩子们知识和技艺。他邀请了一些有学问的先生,一起为孩子们授课。学堂里不仅教授诗词歌赋,还传授手工技艺,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
之后,石呆子的学堂继续培养学子。有的考取了功名,成为了造福一方的官员;有的掌握了精湛的技艺,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石呆子的故事也成为了京城中的一段佳话,人们传颂着他的坚韧和善良。而贾赦,因为自己的恶行,最终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他的名声扫地,贾府也逐渐衰落。迎春和张云郎则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也在风雨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他们时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