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青婷 作品

第12章 (392)无声回响

崔灿灿第无数次摩挲着手中的测评报告,纸页边角被捏得发皱。投影仪在白墙上投出十几张孩子的照片,每张稚嫩的脸庞都带着相似的木然神情——他们是发育迟缓儿童康复中心里,那群让所有老师彻夜难眠的“沉默者”。 “上周王梓的妈妈又来问了,”李老师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声音里裹着浓重的疲惫,“说孩子每天对着平板电脑能玩两小时,但跟家人连最简单的‘要’‘不要’都不肯说。”她翻着记录本的手突然顿住,指节泛白,“还有张朵朵,口肌评估完全达标,可连‘妈妈’这个词都像卡在喉咙里......”

会议室陷入压抑的寂静。崔灿灿抬头望向窗外,梧桐叶在风中翻卷,恍惚间竟像极了那些孩子始终无法舒展的声带。作为中心最年轻的康复师,她接手过太多这样的案例:明明口腔肌肉发育正常,气息控制也没有问题,却仿佛被施了禁言咒,将所有声音锁在心底。

“会不会是语言环境刺激不足?”新入职的实习生怯生生开口,又被资深康复师陈主任轻轻摇头否决。这位鬓角染霜的老专家转动着手中的钢笔,金属笔帽在指尖划出沉稳的弧线:“我跟进的几个孩子,家长每天读绘本、放儿歌,语言输入量足够。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

崔灿灿的心跳突然加速,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出凌乱节奏。她想起昨天在治疗室,试图用积木游戏引导阳阳开口的场景。那个五岁的男孩专注地搭着城堡,眼神却始终飘向窗外,当她第三次询问“还要红色积木吗”,阳阳只是默默伸出手,连个音节都吝啬给出。

“我觉得......”她深吸一口气,感觉喉咙像被棉花堵住,“除了生理因素,认知发展和主观意愿可能更关键。”所有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崔灿灿强迫自己直视众人,“上周给乐乐做评估时,他能准确指出图片里的苹果、汽车,但当我问‘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就完全没反应。这说明他的语言理解和表达之间,存在巨大断层。”

“就像电脑装了软件,却没激活程序?”李老师若有所思地皱眉。

“可以这么理解。”崔灿灿翻开笔记本,快速滑动屏幕调出数据,“我们总在强调语言输入,却忽略了孩子是否真的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比如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他们对‘社交参照’的理解天生薄弱——当我们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时,普通孩子会顺着我们的手势和眼神建立联系,但自闭症孩子可能只关注到苹果本身,无法理解这个动作背后‘沟通’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