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496)学府游记
在尚朝的广袤大地上,崔灿灿、石雯、张南南一行人正朝着京城的方向前行。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倒也领略了不少尚朝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一日,他们来到了一处久负盛名的书香之地——文渊学境。
还未踏入文渊学境,便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远处,连绵的青山环绕,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间蜿蜒而下,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在为学子们的诵读声伴奏。
踏入文渊学境,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不过大多都是书肆、笔墨店和售卖各类文房四宝的铺子。往来的行人中,有不少是身着儒袍的学子,他们手中或捧着书卷,或三两成群热烈地讨论着学问,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石雯的阿姨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她转头对南南说道:“南南啊,在咱们尚朝,很多中科举的学子,大都出自这里。这里的学风醇厚,无数的学子为了能在这里求学,不惜长途跋涉,慕名而来,就是为了感受这独特的学习氛围。”
南南眼睛一亮,兴奋地对妈妈说:“妈,这就好比我们现代的高考工厂,考上了这里就相当于考上了名牌大学,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呢!”
崔灿灿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急忙出声阻止:“南南,别胡说!这里可是圣洁的学府之地,怎能开这种玩笑。你好不容易懂事些,怎么又开始任性了。学着点,谨言慎行!”说完,崔灿灿便转身离开,快步走向石雯。
石雯看着崔灿灿走来,一脸疑惑地问道:“你们老是说现代现代的,到底是啥意思啊?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你们的对话。”
崔灿灿无奈地笑了笑,正想着该如何解释,却发现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说起。这边南南见自己被崔灿灿训了一顿,心里有些委屈,不过很快就被周围新奇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她四处张望着,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自己的好伙伴阿润。
阿润正站在一个书肆前,饶有兴趣地看着里面摆放的各种书籍。南南蹦蹦跳跳地跑过去,拉住阿润的手说:“阿润,你在看什么呢?”
阿润笑着转过头,指了指一本古籍说:“我在看这本《尚朝通史》,这里面记载了好多咱们尚朝的历史故事呢,可有意思了。”
南南探头看了看,却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太感兴趣,她拉着阿润说:“阿润,别老是看书啦,我们出去玩吧。”
阿润有些犹豫,他看了看手中的书,又看了看南南充满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好吧,不过我们可不能跑太远。”
两人正准备离开,却看见阿阿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阿阿才一看到南南和阿润,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快步跑过来说:“你们要去哪儿呀?带上我一起吧,我就喜欢和你们俩玩。”
南南笑着说:“好呀,我们一起出去玩。不过阿阿才,你可别一提到学习就不吭声哦。”
阿阿才吐了吐舌头说:“放心吧,我保证不扫兴。只要能和你们一起玩,我才不管什么学习呢。”
就这样,南南、阿润和阿阿才三个小伙伴在文渊学境的街道上嬉笑玩耍起来。他们一会儿看看街边精美的手工艺品,一会儿尝尝当地的特色小吃,玩得不亦乐乎。
而此时,崔灿灿正努力地向石雯解释着现代的概念,尽管石雯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饶有兴致地听着。崔灿灿一边比划着,一边说着:“阿姨,现代就是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时代,有能在天上飞的飞机,能在水里跑的轮船,还有能和千里之外的人瞬间通话的电话……”
石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这……这怎么可能呢?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一样。”
崔灿灿笑了笑说:“阿姨,等以后有机会,我再慢慢给您详细解释。其实,现代和尚朝虽然差别很大,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人们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都重视教育和知识。就像这文渊学境,在现代也有很多类似的学术圣地。”
就在他们交谈的时候,一位友人匆匆赶来。这位友人是石雯阿姨在当地的旧相识,得知他们来到了文渊学境,特意前来迎接,并热情地表示要带他们参观这里着名的学府——凌云书院。
众人欣然应允,在友人的带领下,朝着凌云书院走去。一路上,友人不停地介绍着凌云书院的历史和成就。原来,凌云书院始建于尚朝开国之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尚朝最顶尖的学府之一。这里不仅汇聚了天下最优秀的学者和教师,还培养出了无数的栋梁之才,在尚朝的政治、文化、学术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凌云书院的门前。只见书院的大门高大巍峨,门楼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凌云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门两侧,各有一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仿佛在守护着这神圣的学府。
走进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庭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此时正值春日,百花盛开,香气扑鼻。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座古朴的亭子,亭子周围摆放着几张石桌和石凳,想必是学子们平日里休息和讨论学问的地方。
再往里走,便是书院的讲学大厅。大厅宽敞明亮,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历代名人的字画和名言警句。大厅的正前方,摆放着一张讲台,讲台上放着一本翻开的古籍。此刻,虽然大厅里没有讲学,但仿佛还能听到往日里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们激昂的讲学声。
友人带着他们继续参观,一边走一边介绍着书院的各个建筑和设施。他们参观了藏书楼,里面珍藏着海量的书籍,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不少还是孤本和善本,珍贵无比;又参观了学子们的宿舍,宿舍虽然简朴,但却整洁干净,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参观了书院的练武场,原来凌云书院不仅注重学术培养,也重视学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武艺修炼,培养出的人才可谓是文武双全。
在参观的过程中,崔灿灿、石雯、张南南等人都被凌云书院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所深深折服。南南更是一脸羡慕地说:“要是我能在这里上学就好了,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大才子呢。”
阿润笑着说:“南南,只要你努力学习,不管在哪里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阿阿才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就是,不过这里确实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参观完凌云书院后,友人又带着他们来到了书院后面的一座小山上。站在山顶,俯瞰整个文渊学境,只见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尽收眼底。远处的青山、溪流,近处的书院、街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友人感慨地说:“这里不仅是求学的圣地,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学子们在这里既能潜心钻研学问,又能亲近自然,陶冶情操。”
崔灿灿深吸了一口山上清新的空气,说道:“确实,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我想,这也是凌云书院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吧。”
石雯阿姨也点了点头说:“是啊,看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尚朝对教育的重视。希望南南他们也能从这里学到一些东西。”
南南听了,连忙说:“妈,您放心吧,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众人在山上又停留了一会儿,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感受着这里独特的氛围。直到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他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小山上,朝着客栈的方向走去。
回到客栈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崔灿灿说:“今天参观凌云书院,让我对尚朝的文化和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了现代那些着名的学府,虽然时代不同,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才的培养却是一脉相承的。”
石雯阿姨说:“是啊,我也希望南南能明白这些道理,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南南拍着胸脯说:“妈,您就别操心了,我以后一定不会再任性了,我要像这里的学子一样,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阿润和阿阿才也在一旁表示要向这里的学子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回荡在客栈的房间里。
这一晚,大家都带着对文渊学境和凌云书院的美好印象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继续探索着尚朝的文化和知识的奥秘。而他们在文渊学境的这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在尚朝之旅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