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第1950章 专门训练(第2页)
“确实,我们的训练强度递增比其他地方快一些,“秦渊承认,“但关键不是强度本身,而是训练方法和心理建设。“
“什么方法?能具体说说吗?“所有人都来了兴趣。“比如说,我从不告诉他们今天的训练'很难'或者'很苦',“秦渊举例道,“我总是说'今天我们要挑战新的高度',或者'今天我们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样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表述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效果。“
“这个有道理,“陈明华点头,“心理暗示确实很重要。“
“还有就是目标设定,“秦渊继续解释,“我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必须完成二十公里',而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二十公里,但重点是团队一起到达终点'。这样他们关注的就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集体的目标。“
“这种表述确实更容易让人接受,“林建军若有所思。
“最重要的是,我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秦渊最后说道,“人的身体极限往往没有心理极限来得早。当他们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时候,往往就真的能做到。“
听了这些解释,参观团的军官们若有所思,但心中依然有很大的疑虑。
“理论上听起来很有道理,“陈明华说道,“但具体实施起来肯定不容易。而且不是所有新兵都能接受这种心理暗示的。“
“确实,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调整,“秦渊承认,“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有些新兵适合激励式的方法,有些则需要循序渐进的方式。“
“那万一遇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新兵怎么办?“张志军问道,“总不能强迫所有人都达到这种水平吧?“
“当然不能强迫,“秦渊摇头,“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实在适应不了高强度训练的,会安排到相对轻松的训练组。“
“那你们的分组比例大概是多少?“李德华询问具体数据。
“大概百分之七十的新兵能够适应正常强度训练,百分之二十五能够适应高强度训练,百分之五需要特殊照顾,“秦渊给出了大概的数字,“当然,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新兵,都是那百分之二十五?“赵建国问道。
“主要是的,但也有一些原本在正常组的新兵,通过努力训练提高到了高强度组,“秦渊补充道。
休息结束,队伍继续前进。接下来要绕清水湖一圈,这段路程相对平坦,但距离很长,主要考验的是耐力和意志力。
湖边小径蜿蜒曲折,时而贴着湖岸,时而深入林中,时而需要攀爬一些小山坡。路面有时是碎石,有时是泥土,有时是木栈道,变化很大,对行进技巧要求很高。
走了大约四十分钟后,参观团的疲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真的走不动了,“某通信团的参谋长直接说道,“我们能不能坐车跟着?“
“我也快到极限了,“另一个军官赞同,“这种强度对我们这些当官的来说确实太大了。“
但此时的新兵们不仅状态依然良好,而且开始展现出更加令人震撼的表现。
在经过一个小山坡时,岳鸣突然加快了步伐,其他新兵立即跟上。他们在上坡时采用了一种近似小跑的速度,背着四十公斤的装备,居然能够跑上坡!
“他们疯了吗?“赵建国瞪大了眼睛,“背着这么重的东西还能跑?“
“而且还是上坡!“陈明华也感到不可思议。
更让参观团无法理解的是,新兵们在跑上坡的过程中,队形依然保持得很好,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显出吃力的样子。“这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张志军摇头,“这种体能水平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跑上山坡后,新兵们稍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就继续以正常速度前进,就好像刚才的冲坡只是一个小小的热身运动。
“算了,我们坐车跟着吧,“李德华终于认输了,“这样走下去,我们这些观摩的反而会拖累他们的训练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