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第1950章 专门训练(第3页)

其他参观团成员也都同意了这个建议。他们实在是跟不上新兵的节奏了。

在车上,几个军官开始激烈地讨论刚才看到的一切。

“这根本不是正常的新兵训练,“赵建国首先发言,声音中满是震撼,“这种强度已经超过了我们装甲兵的极限训练水平。我们最强的坦克兵,也不见得有这种体能。“

“不仅是强度问题,“陈明华分析道,“关键是他们的训练方法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普通的训练方法绝对练不出这种效果。我干了十几年侦察兵,见过的强兵不少,但像今天这种情况,真是第一次见。“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从这里出去的兵在各个单位都表现突出了,“林建军感叹道,“他们的基础实在是太扎实了。这种基础,到了任何单位都会显得出类拔萃。“

“问题是,这种训练方法能推广吗?“张志军提出了关键问题,“如果全国的新兵连都采用这种强度,会不会出现大量的训练事故?会不会有很多新兵承受不了而选择退伍?“

“这个担心很有道理,“李德华赞同,“毕竟不是所有新兵都有这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教官都有秦渊这种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王海军提出了另一个担忧,“万一这种训练方法传播出去,被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官盲目摹仿,那后果更不堪设想。“

通过车窗,他们看到新兵队伍依然在稳步前进,步伐依然整齐,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显出支撑不住的样子。那种轻松的状态,就好像他们背的不是四十公斤的装备,而是四公斤的书包。

“太不可思议了,“赵建国摇头,“我现在开始怀疑我们之前对人体极限的认知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说,是我们的训练方法有问题,“张志军若有所思,“没有充分挖掘出士兵的潜力。“

车队跟着新兵队伍绕过了清水湖,来到了松林入口。这里的路况更加复杂,松树密集,树枝低垂,而且地面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很滑很软,行走困难。

“这种地形,我们工兵都要小心应对,“李德华看着前方的松林说道,“树枝会挂到装备,松针会让脚步不稳,而且视线受阻,很容易迷路。“

但新兵们进入松林后,再次展现出了让人震撼的适应能力。

他们自动调整了队形,变成单列纵队,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相互影响。前面的人会主动拨开树枝,为后面的战友让出通道。遇到特别低的树枝时,会有人用手扶着,让队友安全通过。

“这种野外行进技巧我们侦察兵都要专门训练,他们怎么这么熟练?“陈明华透过车窗观察着,“而且配合得这么默契,就像在森林里生活了很多年一样。“

“最关键的是,“张志军指出,“他们在这种复杂地形中依然保持着较快的速度,这种能力在特种部队中都很珍贵。“

穿越松林用了将近四十分钟,当新兵队伍从松林另一端出来时,参观团看到了更加让他们震撼的一幕:所有新兵的状态依然很好,队形依然整齐,甚至连军装都还比较整洁,只是稍微有些汗迹和尘土。

“这根本不像是刚穿越了那么复杂的地形,“李德华难以置信,“我们工兵穿越类似地形后,通常都是灰头土脸的,装备也会有各种挂损。“

“而且他们居然还能保持队形,“林建军也感到不可思议,“在那种复杂地形中,能保持队形不散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能保持整齐简直是奇迹。“

从松林出来后,距离终点还有大约五公里的平路。参观团以为这段路会相对轻松,结果秦渊又给了他们一个“惊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