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招商引资(第2页)
陈国民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已经反复核实过。刘先生的产业横跨地产、金融、航运多个领域,而且..."他顿了顿,"据说在海外还有不少隐形资产,所以很难准确估算。"
邓向荣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三十四岁...比我还年轻十来岁。"他的语气中透着不可思议。
陈国民压低声音继续汇报:"部长,关于刘光天先生的身世,确实充满谜团。根据我们的调查,十二年前他突然出现在港岛,就像凭空出现一般,没有任何过往记录。"他翻开档案中的一页,"但就在短短几年间,以一己之力重塑了港岛的经济格局。"
邓向荣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这么年轻就能在龙蛇混杂的港岛商界站稳脚跟,确实不简单。"
"更令人惊讶的是,"陈国民补充道,"虽然他的发迹史充满神秘色彩,但港岛市民对他却极为拥戴。他不仅连续十年被评为'最受尊敬企业家',还因为大力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港岛市民都恭敬的称呼他——刘生"。
邓向荣的目光重新落回档案上那张年轻的面孔,意味深长地说:"看来,这位刘先生不仅是个商业奇才,更是个深谙民心的智者啊。"
邓向荣突然站起身,将手中的档案重重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国民,立即通知外事处,明天一早我们就启程赴港。"他的声音斩钉截铁,眼中闪烁着紧迫的光芒。
陈国民略显迟疑:"部长,是否太仓促了?访问行程还没完全..."
"等不及了!"邓向荣一挥手打断他,转身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改革开放的机遇已经来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他转身时,办公桌上的茶杯被衣袖带倒,茶水浸湿了刘光天的档案照片。"马上联系港岛中联办,就说..."邓向荣突然压低声音,眼中精光一闪,"就说我们想实地考察港岛码头改造项目。记住,要强调这是'临时增加的调研行程'。"